首页 / 前海资讯 / 专题活动 / “前海金融30条”发布
“前海金融30条”发布 5名学者解读深港金融协作机遇
发布日期:2023-02-28 19:02: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前海金融再进一步,金融支持前海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发布。

  今年2月,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简称“前海金融30条”),各提出三十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涵盖民生金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现代金融产业发展、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

  “两份文件既关注民生金融便利、市场互联互通等粤澳深港合作的共同重点,又结合两地情况,提出了粤澳合作、深港合作的特色项目。” 2月24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合作区政策文件发布会上介绍称,在共性政策方面,一是优先开展服务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二是深化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四是加强金融监管。

  潘功胜表示,两份文件结合粤澳合作、深港合作的各自战略定位和独特需求,推动特色金融产业发展,丰富拓展合作内涵。具体到前海,主要是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拓展香港金融业发展空间,发展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科创金融等金融产业,全面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

  “前海金融30条”出炉,无疑是再次为深港金融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香港融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的政策保障。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前海金融30条”一系列开放和创新政策,对于市场信心是一个极大鼓舞,同时为深港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机遇。

  “组合拳”实现更深层次对港金融开放与合作

  开发建设前海合作区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在金融领域,自《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建成“前海方案”)后,前海和香港的合作日益密切,港资金融机构在前海加速布局,跨境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深港金融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前海金融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有力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英国智库Z/Yen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32)排名中,香港排于全球第四位。

  “前海金融30条”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对香港金融开放与合作的路径,对香港方面形成多重利好,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望更加巩固。

  “前海金融30条”提出,扩展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试点信用卡视频面签,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前海港资商业银行共享母行信用信息,为香港居民消费、理财、投资提供了便捷资金通道;探索深港市场化征信机构开展企业征信跨境交流合作,支持港资中小微企业获得境外人民币贷款,降低融资成本,为港企港人在前海创新创业提供了高效融资服务;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内地和港澳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保险售后服务。

  前海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套“组合拳”将构建更优质便捷的民生金融服务体系,更好满足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金融服务需求。

  此外,“前海金融30条”支持前海银行和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将进一步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投资产品,更好满足境内及香港投资者需求;探索跨境支付清算新机制,促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拓展大湾区业务,为不同地区的投资者参与在离岸市场人民币交易结算提供便利,将有力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这些措施将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与此同时,当前香港资本市场已成为内地企业境外融资的首选地。“前海金融30条”允许前海证券、期货公司通过香港市场上市补充资本金,支持前海企业和项目通过开放式基金、有限合伙基金和房产信托在香港融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平台,推动内地和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建设。前海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将为更多内地企业和项目通过香港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提供便利,也会进一步发挥香港链接境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优势,强化香港全球主要投融资平台功能。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肖耿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内地在岸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离岸业务优势。相对而言,香港的金融机构,包括中资、本土、及外资都积累了较多的海外及离岸业务经验。因此,香港金融机构可以发挥的比较优势是满足内地企业与居民的离岸及跨境业务需求。未来,该领域会有很多的发展潜力,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但目前在这方面尚未出台两地合作的具体政策,需要一段时间探索与尝试。特别需要从政策角度出发,如何基于香港与前海的共同利益,探索出互补双赢的合作路径。

  另外,“前海金融30条”允许香港私人银行、家族办公室等在前海设立专营机构,支持香港金融机构设立各类持牌金融机构,建设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为香港金融机构跨境展业提供空间载体,支持香港地区银行在前海取得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允许港资券商向内地客户转发香港持牌金融机构关于港股研究报告,开展跨境双向股权投资便利化试点,提升前海证券期货机构港籍专业人士比重等。这些措施从机构、空间、业务、人才等四个方面,为香港金融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提供了全面支持,充分发挥了前海作为香港金融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桥头堡”的作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深化深港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未来有相应的金融基础设施,能够让香港和前海之间的资金实现更加顺畅的流动,这也是解决了原来深港金融合作的痛点问题之一,避免深港合作受制于资金往来难以展开。

  加快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金融要素互联互通

  要实现大湾区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就要加快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步伐,这是建设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必然要求。前海合作区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深港在各个领域合作发展的步伐,金融领域亦是如此。

  去年9月,前海管理局联合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首次在深港两地同步发布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十八条”措施,深港金融合作交流机制更加紧密。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建设启动一年来,已聚集241家金融机构,其中港、外资占比30%,香港金融业在内地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前海合作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前海金融30条”在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也推出多项重大突破性措施。

  比如,率先探索深港私募通机制。允许开展跨境双向股权投资便利化试点,率先在前海QFLP与香港LPF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形成突破,简化申办流程,拓展投资范围,探索降低香港投资者准入要求,实行投资额度灵活便利管理,全方位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先行先试深港数据互联互通。着眼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更优质、更多样、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前海银行内部数据跨境共享为试点允许香港居民基于在港征信信息获取大湾区信用服务,有效破解港人港企在大湾区工作生活信贷可得不足的难题。同时,探索深港跨境征信合作,率先在金融领域为数据要素跨境流动作出先行探索,为未来深港跨境金融、财富金融、消费金融等进一步联通奠定基础,为湾区金融基础设施改革创新形成示范作用,助力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海金融30条”为加快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金融要素互联互通提供了重要战略引导和实操指南,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也提供了更为系统、全面的路径支持,并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性。

  前海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海金融30条”为推进与香港金融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提供了重大历史契机,前海将聚焦与香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跨境资金要素流动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

  加强深港金融监管协调,健全容错试错机制

  监管的契合是金融活动的保障。“前海金融30条”提出将支持在前海合作区深化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强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沙盒”的协同联动,提升金融科技监管统一性、专业性和穿透性。

  深港金融监管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前海金融30条”提出将探索与香港金融体系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健全跨境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立深港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并探索跨境金融监管创新,发挥前海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在金融领域“试验田”作用。

  肖耿表示,两地监管之间的合作是“前海金融30条”的一个重大突破。“规则衔接”之下,未来双方在监管领域内开展深度合作的关键是,明晰香港与前海(深圳)的相对定位,其中包括香港离岸金融机构如何在前海等大湾区内陆城市开展离岸业务。

  “监管相互间的协调是金融合作的保障。”余凌曲认为,当前管道式的互通更多发挥的是试点作用,并通过监管实现资金闭环。未来,在通道越来越多的生态下,可能将考虑将此经验于全国复制推广。通道越来越多,就会形成一个平台式的开放,未来便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管道式的开放可粗可细,未来预计将越来越通畅。”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周天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跨境金融涉及较多的资金的国际流动,监管的难度较大,应通过创新和协作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基于电子围网系统的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实现跨境资金“管得住、放得开”,同时,合作区共同建立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金融监测管理体系,构建金融“防火墙”。

  刘佳宁称,按照两份意见,未来粤港澳三地的金融监管,将更加聚焦跨境监管合作机制的完善、金融监管科技的应用创新以及强化金融法治保障,特别是明确“确保风险防控与金融改革创新相匹配”这几方面也是未来的重要突破点。

  刘佳宁解释,首先,要加强系统思维,推动粤港澳监管合作协同突破。系统性就是要置于全局性谋划、全部门联动、全链条监管的整体框架下,通过由点及面、由试点到普适、由局部突破到整体推进,实现监管制度协调适配、规则标准相互认同。

  其次加强创新思维,推动金融创新合规有序开展。从法治协同、模式对接、手段创新、容错机制设立等多维度摸索整合监管权限的兼容性和清晰化,同时搭建多层次、系统化、与金融创新发展相配套的数字监管体系,推动“监管沙盒”由点及面的应用挖潜。

  此外,加强底线思维,统筹处理金融开放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以粤港澳金融经济形势分析为“面”,以分行业专题分析为“线”,以单户金融机构资产财务监督为“点”,立足不同金融领域特色,多维度聚焦研判系统性行业性风险,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易行健采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拓展离岸账户功能与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等,实际上将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内包括保险、资产管理在内的金融资的内部配置效率。与此同时,跨境资金流动的障碍与成本也会显著降低。

  “整体看,目前的金融开放仍为一个管道式开放,尚未达至一个全面开放或制度开放的状态。”易行健补充,《前海意见》的出台后需要不断地尝试,解决规则、制度对接等方面的障碍。而在协调相应的机制对接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易行健表示,若想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外金融服务一体化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和金融资源的国际化配置,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这过程中需要有效加强监管协调、健全容错试错机制、更全面和更深入推进金融开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