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深港细胞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港细胞谷”)正式落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下称“前海梦工场”),这家国内首批拥有工业级制造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的公司,是2024年9月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相关试点政策在广东自贸区的首次实践。
当日,中国科学院阎锡蕴院士团队、香港大中华癌病基金会、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星途生物、云杉医疗分别与深港细胞谷进行签约,将从细胞新药研发、细胞制备中心建设、临床研究合作等方面迅速落地产业化项目。这标志着深港两地在细胞治疗及生物医药产业领域迎来深度融合新起点,今后将打造面向大湾区及国际市场的细胞治疗和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务平台。
打造细胞与基因治疗一站式服务平台
生物医药近年来被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作为全球医学前沿领域,在癌症、遗传病等领域具有突破性潜力。但此前,“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被列入《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2024年9月,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海南的自贸区(港)试点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所有经过注册上市和批准生产的产品,可在全国范围使用。
这一突破是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深化开放、吸引国际资源的重要举措,旨在吸引国际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加速国内相关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同时通过自贸区试点探索监管模式,也可确保安全可控。
2025年2月26日,深港细胞谷作为深圳市重大招商项目和前海管理局引进的细胞和基因产业重大平台型企业,在前海注册,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这家国内首批拥有工业级制造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的公司,成为上述政策在广东自贸区的首单示范项目。
“香港细胞谷集团主要从事细胞和基因治疗、医疗服务以及产品研发,此前在深圳、中山和北京都设有分中心,但由于国家准入的原因,这些分中心只能从事免疫细胞相关的研究和生产。”深港细胞谷创始人史渊源表示,在落户前海过程中,不论从公司选址、注册,还是到装修等,都令人欣喜地感受到“前海速度”,“感觉来前海是来对了”。
“启用运营后,我们将充分整合深港两地在科研、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打造细胞与基因治疗一站式服务平台,涵盖科研合作、医疗服务、创新药物研发、细胞产品制备、大健康及医美抗衰等多领域,在国家、省、市及前海自贸区政策支撑下,推动前沿技术成果快速实现临床转化与产业落地。”史渊源说。
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主席于常海也认为,深港细胞谷的成立是两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典范之作,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动力。
携手中国科学院,开发全球首创的细胞治疗新药
对于细胞与基因治疗现状,史渊源表示,细胞和基因被认为是第三代新型药物,在很多重大疾病上有独特优势,中国在该领域与西方国家的基础相差不大。目前中国细胞治疗在管理上采用双轨制,一条是遵循药品注册流程,另一条是医疗技术路径,但整个市场的质量和价格均亟待有序管理。
“政策突破后,我们可以协助医疗机构合理合规地生产细胞产品,并帮助其提供细胞治疗的医疗技术服务,从而形成了市场闭环。”史渊源表示,目前集团已拥有超过100条不同病毒载体生产管线,并生产多种细胞产品,广泛应用于与数十间三甲医院的临床合作项目,“可以预见,前海细胞和基因产业马上就要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于常海也直言,尽管近几年细胞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受众正逐步扩大,但行业内部目前仍未建立起明确的统一标准。“放宽技术准入之后,亟需在程序、监管、验证等方面建立起行业内标准,以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于常海说。
史渊源还表示,前海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需要更多“深港联动”。“香港拥有前沿的基础研究技术、成熟的人才体系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国际化的资本运作体系也能为企业更多赋能,理念层面,香港也可以带动内地对高端医疗理念的革新。”史渊源说。
于常海也认为,香港在前沿技术、科研积累、人才储备和生物科技国际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在生产制造这些环节,必须要和大湾区内地城市联动。而深圳和前海则在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持续发力,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为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提供了重要基础。通过与内地合作更好地产业化,也有助于降低成本,让更多港人可以受惠于新技术”。
当日,深港细胞谷还达成了多项重要战略合作签约,包括与中国科学院阎锡蕴院士团队合作共建“深圳生态位细胞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全球首创的CD146-CLL1双靶点细胞治疗新药;与香港大中华癌病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基金会的爱心合作伙伴,为香港及大湾区患者提供先进细胞治疗方案;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共建“细胞治疗转化研究院”,打造集研发、转化、临床为一体的创新平台等。
细胞与基因产业在前海加速集聚
事实上,“深港细胞谷”的落户只是前海作为国家级战略平台,发展未来产业的一个缩影。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即被赋予“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使命;2023年12月,国务院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前海“要打造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2025年4月,深圳四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选择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扩大开放试点,推动细胞与基因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前海已涌现出一批细胞与基因产业领域的明星企业,包括深研生物公司、湾岛细胞、卓元生物等。近期,前海管理局还多次赴香港参加深港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交流会,邀请港资生物技术公司充分利用前海政策开放优势布局发展。
在配套政策保障方面,前海不仅打造了前海梦工场等一批产业保障空间,出台实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涵盖了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研发投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等方面,还持续推动港澳及国际创新主体在前海建设创新平台,推进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和基础研究成果转化。
此外,前海在鼓励研发投入、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也推出一系列务实高效的政策举措。“前海的营商环境非常国际化,深港细胞谷由多名外籍华裔科学家共同创办、外籍员工超20%,前海均予以了相关国际化人才政策配套。”史渊源说。
史渊源表示,深圳拥有活跃的创新氛围、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及支持生物科技产业的多项政策优势,而前海在跨境科研转化、深港及国际化合作与产品技术出海等方面具备独特的制度与环境优势,有助于企业高效链接内地、香港以及国际资源。
“相信在前海自贸片区、深港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多区叠加的优势基础上,深港细胞谷可以快速形成细胞治疗在临床研究应用等方面的示范效应,并向全国复制推广。”史渊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