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28 10:17:52
来源:市前海管理局
字号:

  2021年,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意见》,不断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法治在改革开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前海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跨入新境界。2021年2月,我局牵头推动“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落户前海”,被市委政法委、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公室、市法学会联合授予“深圳市2020年度十大法治事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度主要工作成效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南山区委书记曾湃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会、局长办公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我局贯彻落实工作。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前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黄晓鹏代表我局,参加省委政法委组织召开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前海合作区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专门邀请北京大学陈瑞洪教授、深圳大学邹平学教授,开展港澳基本法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授课。二是加强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文件精神,积极迎接中央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在今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书面汇报前海法治建设情况。三是协调推进前海法治建设。推动成立市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领导小组法律事务小组这一综合协调平台,建立健全常态运作机制,形成举全市之力支持前海法治建设的格局。

  (二)法定机构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一是优化审批服务,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优化审批服务事项445项,占所有审批服务事项的84%。加快数字政务建设,528个事项对应348种办事结果,其中240种办事结果有对应的电子证照目录,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审批服务不断优化带来的便利及成效。二是有序推进前海管理局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为提高行政水平和效率,对2021年度我局作出的近683项行政许可案卷进行全面评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形成专题报告。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强化立法引领。结合前海扩区和深改方案出台,及时研究修订前海合作区条例和前海管理局暂行办法,研究制订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二是构建特色产业政策体系。立足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产业的特色政策创新和开放举措,研究制定“1+N”产业政策体系。目前已出台《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促进产业集聚办公用房资金补贴办法》等。三是完善内控体系。修订完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制定《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合同管理办法》。

  (四)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一是严格落实决策法定程序。完善前海管理局内部议事规则,制定出台《中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工作委员会会议制度》《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长办公会议工作规则》《中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理委员会领导办公会议工作规则》;二是实行法务审核前置。明确全局各类决策均需法治部门出具明确法务意见。全年反馈或审核  重大制度意见100余件次,审核各类合同800余份,出具法律意见4000余条,为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决策和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法律支持,全面防控政府法律风险。

  (五)高标准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一是推动出台系列政策。研究制订《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规划建设方案》,明确深港国际法务区建设路径;市法律事务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提升前海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行动方案(2021-2025年)》,搭建国际法务区建设基本政策框架。二是引进重量级国际机构。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率先建设法治创新机构集聚区,国内首个仲裁大厦落地前海并投入使用,包括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等十余家机构进驻。三是开展法治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前海国际法治文化交流中心设计工作,开展前海廉政文化交流中心需求研究与前海国际律师大厦建设模式研究,形成前海国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等。四是积极引进重大项目。重点引进港大法学院及研究机构,推动司法部法治大数据与智能装备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落户前海,筹备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涉外律师学院。

  (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示范区建设。一是加强重点平台落地谋划,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中心在前海落地,支持深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前沿研究培训,前海管理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市司法局、深圳海关、前海法院、前海检察院等机构联合主办前海知识产权周活动。围绕深港知识产权实务、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等主题,举办5期前海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法律培训活动。三是举办前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发布《深圳发明专利质量评价报告》《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圳市外观设计专利工作成果》等知识产权成果。

  (七)积极推进干部学法和普法宣传工作。一是持续宣传学习《民法典》,开展“民法典视野下的婚姻规则和家族财富”主题公益讲座,线上线下1000余人参加活动,反响热烈;二是支持举办“前海法智论坛”“前海法治讲堂”法治宣传活动,加强研讨法治中国的前沿问题。三是联合前海区内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普法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送法进机关、企业、工地、社区和校园,给前海合作区各类主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落实前海深改方案为中心,高标准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推动深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强法治创新的统筹谋划和系统集成,不断丰富发展法治建设“前海模式”,为推动前海开发开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前海深改方案,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编制前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建设方案,推动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中外联营律师事务所等政策突破,积极引进境外仲裁机构等,构建集公共法律服务、法治理论研究创新、法治论坛交流合作、涉外法务等全链条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创新集聚区。

  (二)联动香港,高标准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完善法务区建设政策体系,推动法务区建设的体系化、集成化。建设一批标志性法务区法治功能大厦,推进最高一巡法庭大厦建设,争取2022年底前进驻办公;支持深圳国际仲裁院通过合作方式引进世界银行争端解决中心、国际商会仲裁院、新加坡调解中心等国际组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筑创造、使用、保护的完整创新生态链,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新型研究机构在前海落地。统筹推进前海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80项重点工作落实。

  (三)推动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努力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加强与市委大湾区办沟通对接,争取与港澳政府形成联动体制,将前海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先行区。深入研究欧盟市场一体化规则衔接的体制机制安排,借鉴相关经验做法,推动前海在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与香港进行全方位规则衔接,从政府、市场、社会运作方面与香港进行机制对接。

  (四)搭建法治四梁八柱,努力形成与适应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制度规则体系。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推动完成前海合作区条例、前海管理局办法的修订。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争取出台《前海投资者权益保护条例》。

  (五)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努力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传播交流重要阵地。积极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司法研究院、比较法研究中心,港澳法律研究院等法律研究机构,打造法治智库聚集区,支持前海法治改革创新。研究创设前海国际法治大会,培育前海国际知识产权论坛、前海法智论坛、前海法治讲堂等前海本土论坛,将前海打造成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治交流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平台。

  特此报告。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

  2021年12月28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