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海资讯 / 专题活动 / “桥”见前海
曲建:前海在“黄金内湾”区位优势最明显
发布日期:2024-06-25 17:24:16
来源:南方+
字号: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深、中两城将进入“半小时交通圈”,“黄金内湾”五朵金花(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东莞滨海、中山翠亨、珠海横琴)也将串珠成链、握指成拳。

  作为深圳侧最先进入的门户区域,前海将在“黄金内湾”中扮演什么角色?香港可在此次通车后,依托前海进行哪些突破?前海和中山之间如何进行产业协同发展?南方日报、南方+专访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

  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认为,前海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造价超百亿元,已达全球最先进产业园水平。在“黄金内湾”中,区位优势最为明显,且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将在整个区域联动发展中扮演高端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角色,与中山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海洋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都有较好合作前景。

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发展 将成前海重要使命

  南方+: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深圳和中山的距离缩短至半小时内,而扩区后的前海正是深圳侧最先进入的门户区域,前海可以从中找到哪些发展机遇与想象空间?

  曲建:深中通道连接的珠江两岸,一侧是中国经济密度最高、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另一侧是亟待快速发展的区域。根据我们的研究,珠江东岸区域与西岸区域在可比的面积下,GDP差异高达十几倍。

  换言之,东岸有些区域已达到发达经济体的领先水平,而西岸则拥有巨大的土地物理空间和产业成长潜力。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使东岸先进生产力要素迅速辐射至西岸,缩小东西两岸经济差距。

  而前海作为我国开放最前沿的试验田,既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也是自由贸易试验区。深中通道不仅为前海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大腹地,带动更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还将提升西岸的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因此,这座桥梁不仅是地理上连接了两岸,更在经济、社会、文化上架起了一座桥,成为多方面融合发展的纽带,将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

  南方+:在珠江东岸拉动西岸经济的过程中,前海是否有特殊作用?

  曲建:过去由于缺乏深中通道的连接,前海的辐射带动主要集中在东岸片区,与宝安、南山的互动性非常强,甚至整个东岸沿线(沿东莞、宝安、前海线)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这体现了前海作为自贸区和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拉动周边片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而对于西岸的辐射带动作用则相对减弱。所谓“辐射带动”,是指人、财、物、产、供、销等生产要素能否快速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随着深中通道开通,辐射带动西岸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成为前海未来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前海达全球最先进园区水平 在“黄金内湾”里优势最明显

  南方+:除了深、中两座城市的连接,深中通道更推动“黄金内湾”五朵金花(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东莞滨海、中山翠亨、珠海横琴)串珠成链、握指成拳,让各类要素流通更加畅通无阻。前海在黄金内湾中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何种作用?

  曲建:前海总面积120.56平方公里,位于“黄金内湾”核心区域,将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有效融合在一起。从区域开发水平上看,已是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密度最高的区域,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造价超过100亿人民币,形成了10多条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实现地上地下交通系统分离和人车分离。我们测算,它已达到世界第四代产业园区标准,即全球最先进水平。

  深中通道通车后,前海不仅连通中山翠亨,还与广州南沙连接,与东莞滨海有紧密的物理接壤,在“黄金内湾”中,区位优势最为明显,且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随着深中通道对“黄金内湾”各区域人员、资金、物资和数据等生产要素便捷高效流通起到“加速器”作用,“黄金内湾”各区域会进行分工,有的在高端研发设计领域发力,有的在高端服务领域发力,有的则在高端制造领域发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的相互融合、配合,形成一个高效运营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南方+:世界第四代产业园区水平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什么?

  曲建:按照我们指标体系的分析,全世界的产业园区可分为四个代际。

  第一代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基础设施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5-7亿元人民币;第二代主要集中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通常是一些大型工业园区,其基础设施投资为每平方公里10-20亿元人民币;第三代产业园区则是高新技术园区,基础设施投资量达到每平方公里20-30亿元人民币。而第四代则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即融合了生活与娱乐、研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等各项功能,是目前世界上较高端的产业园区。

  在“黄金内湾”中,前海就代表了产业园的最高级形态,它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可能已经超越了美国硅谷,将在整个区域的联动发展中扮演高端产业集聚区的角色。

香港可扩大市场腹地和突破市场桎梏

  南方+:除了“黄金内湾”,深中通道也同时拉近了前海、横琴和南沙这三大自贸片区的物理距离。这些区域都有显著制度创新特点,未来可否联动?

  曲建:不同区域的定位是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分工布局的。前海主要服务对象是香港,联动香港着重发展科技创新和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量会计、律师、建筑师等大量专业人才能否在前海执业并发展业务,境内外资金能否在前海更高效便利地流动起来,都是前海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横琴主要服务澳门,其产业结构中很大一部分是推动实现澳门产业多元化的产业门类,未来将是一个大规模生活服务区域。南沙则被定位为一个大型制造业区域,如何让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更加便利地在区域间流通,是南沙需要承担的责任。

  即便是与前海处在同一创新链条上的河套,也因内部所处位置不同,而有所分工。前海位于整个科技创新链的中后端,而河套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科技和科学研究环节,处于前端或中前端。因此,河套对科研设备和科研人员的通关便利性有着远高于其他区域的要求,也是其肩负的制度创新使命。

  各区域根据自身功能定位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构成整个产业生态系统,深中通道促使这些区域更高效地运行和链接在一起。

  南方+:“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是总书记赋予前海的12字总定位。深中通道开通后,香港如何依托前海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曲建:目前看,深中通道开通后,香港可以依托前海在两个领域取得突破:

  一是扩大市场腹地。过去香港主要沿着东岸在珠三角地区布局和扩展,在西岸的作用尚未明显显现出来。深中通道可以让香港市场腹地从东岸拓展到西岸,香港特区政府、企业和高校都会因此受益。

  二是加速科技创新。香港拥有众多高校,但在科技创新领域突破不大。未来发展中,香港要摆脱过去单一依赖房地产和金融服务的局面,拓展更广泛的产业生态,使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更加可持续。因此,如何让香港高校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与深圳东岸、珠江东岸和西岸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结合,是香港亟需考虑的另一个突破点

前海和中山的产业协同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南方+:前海与中山在产业协同发展、市场一体衔接上,可以怎样合作?前海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海洋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与中山能找到哪些交汇点?

  曲建:前海与中山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中山人均GDP水平长期徘徊在1万美元左右,形成了中等收入陷阱,产业升级能力亟待提高。相比之下,扩区后的前海人均GDP水平远超过3万美元,已进入高收入阶层。高收入区域与中等收入区域合作,有着巨大想象空间。

  中山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如灯具、家电、家居产品等,而前海已经进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人工智能优势显著。如何让中山传统产业与前海人工智能相结合,即实现“前海设计、中山制造”,使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提升到新高度,是未来两地产业协作的重要着力点。

  机械和家电行业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如果说人工智能像人的大脑,制造业则是人的手脚,两者缺其一,都无法完成有意义的工作或所做之事非常低端。将中山灯具与AI系统相结合,就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将提高灯具的附加值。

  除此之外,两地在低空经济、海洋产业等领域也有巨大合作潜力。以海洋产业为例,海洋机械产业在深圳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部分产业需要外迁和扩展,而中山机械行业基础良好,具备这方面能力和空间,双方可以有效合作。

  低空经济方面则首要考虑的是物流。如果该区域建立了良好的低空物流体系,就能实现高效运作。比如,深圳作为一个大的消费市场,通过低空经济可以实现对西岸设备和物资的采购和运输,这将有助于提升深圳经济发展的效率。

  南方+:前海以现代服务业见长,这些服务业如何辐射珠江西岸?

  曲建:要使珠江西岸的主要产业增值,必须结合现代服务业。比如,仅进行加工组装,而缺少工业设计能力,产品价格和价值会受到限制。如果结合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就能大幅提升产品价值,一个灯具的售价可能因此从近千元提高到上万元。

  税务、金融、法律等高端服务业,包括上市辅导、投融资服务和理财业务等也都可以为珠江西岸所用。

深中合作彼此受益 大鱼养成需要“大江大河”

  南方+:关于深中通道的开通,有一种声音是觉得珠江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中山优质项目和人才也会被吸引到深圳和前海,加剧城市间产业竞争。

  曲建:其实无需过分担心。深中通道的开通并非只对中山或前海有好处,而是对所有企业有好处。正如许多深圳企业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山一样,企业通过相互合作,让这个区域更快发展起来。

  “深圳和东莞的协同”就是眼前的成功案例。东莞的发展直接受益于深圳的发展和带动。通过深中通道,中山也同样可以被带动,即便一些企业的总部迁到深圳,但只要企业壮大,两地就都受益。

  一个池子养不出大鱼,需要大江大河。相比之下,目前深圳的水更深更广。就像浙江与上海的互相配合一样,有些企业总部只有到了上海才能进一步壮大,因为上海的金融服务功能要强大得多。否则,这些企业可能永远只是制造业企业,无法转型升级到跨国公司总部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