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深圳深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批跨境货物从前海综合保税区出发,经由蛇口港顺利运输至香港屯门码头,又一次高效完成了“坐船出海”。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之下,跨境物流企业的陆运压力很大,‘水路分流模式’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该公司负责人吴海波告诉记者,2月18日,在前海管理局的组织协调、蛇口海关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启动发出了全市第一单水路接驳分流跨境货物。
据统计,截至3月2日20时,招商西部港区供港驳船专线已运行33个航次,累计运送集装箱3379标箱,货物总重22122吨,这相当于陆路运输3884台卡车运量,水路分流作业量占了全市50%以上,大大降低了陆路跨境运输输入性疫情风险。
前海综合保税区是深港货物贸易的重要平台,在香港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严防输入压力增大,如何安全、顺畅地运送跨境货物成为了跨境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困难。因此,前海管理局第一时间深入前海企业进行密集调研,并会同蛇口海关、招商港口华南运营中心通力合作,在远洋接驳模式的基础上推出“水路分流模式”,为前海跨境物流企业纾困解难。
据介绍,“水路分流模式”即出口货物在前海综合保税区集运与办理海关监管手续,通过专用车辆调拨至港口,由来往深港的小型船舶运输直接至香港屯门、青衣码头,再由香港码头分流至香港各个目的地。
“起初我们有些担心水运会耽误运输时间,但现在也没有这个顾虑了。”吴海波告诉记者,在前海管理局支持协调下,公司货物能够高效完成集货、报关、调拨、装船等各流程,从而顺利实现当天发货、当天送达的“T+0”运输。
前海企业的需求痛点在哪里,前海管理局的服务就做到哪里。3月1日,美邦链通国际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廖群芳告诉记者,“当前,全市选择‘水路分流模式’运输货物的企业越来越多,而船航班次也有限,同时装载货物的海运柜也相当紧张,运力非常有限。”前海管理局了解到水运的供给情况后,为进一步缓解供港物资以及经港出口物资之需,多方协调,已先后引进500余个空柜供综保区物流企业运输使用。
廖群芳表示:“通过前海管理局的协调支持,我们公司向船舶公司成功预定了部分海运柜,缓解了我们1/3的货物供港或出口压力。”
帮扶用情用心,政企抗疫同心。“水路分流模式”在前海综合保税区跨境物流企业中推广运行后,前海综合保税区内跨境司机数量从高峰期的每天600多辆减少至100辆以内,在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同时,也有力保障了服务防疫产品、生活用品等供港物资有序供应以及重点进出口商品的供应链稳定。吴海波透露,在前海管理局支持下,深圳深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尝试研究开发一款互联网智慧“深港水陆联运”平台,希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通过信息智能手段,为更多跨境物流企业提供水运接驳便利化服务。
记者获悉,在积极引导企业报团取暖、做大规模,通过市场规模效应降低运输成本基础上,前海管理局正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出台支持政策,进一步压缩运输成本,提高海运时效性,确保水运通道更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