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这片土地也在不断释放着外溢的力量,向更广阔的内陆腹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双向延伸。
“引进来”“走出去”,这是“开放之门”的应有之义,更是前海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经之路。
香港人素以“务实”给人印象最深,行事多讲究确定性和专业度,眼见为实才会打消疑虑。因而对早期的前海深港合作,观望居多。
随着前海22项先行先试特殊政策出台和CEPA框架内对港开放措施全面落地,汇丰、渣打、嘉里建设、周大福、新世界等港企和一批新业态跨境合作公司,如全国首家港资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合资证券公司、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陆续入驻和开业。
2015年起,香港青年开始尝试来前海创业,其中一些获得高估值和融资,逐步做大。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在香港高校获得高知晓率,提交申请入驻者激增。
“我早就知道这里,但很紧俏进不来,一直在等位,直到二期建成才于今年5月入驻。”香港十大杰出新青年、香港温莎集团有限公司CEO、RubyFang高级定制服装品牌创始人方丽华觉得“前海很像香港”,“办事情有专人对接,流程清晰,专业高效,节省很多时间”。
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补贴力度,覆盖场地、人才,到社保、就业等初创企业成本痛点。“更重要的是,有前海这样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平台做信任背书,对青年创业很有帮助。”方丽华说。
“港人服务港人”的模式也建立起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于2019年落户前海,占地2000平方米,工作人员都来自香港。目前入驻了56家港澳创业团队,覆盖人工智能、文化创意、教育和设计领域。
“来中心就业的港澳青年,我们都会送‘入职大礼包’,内含内地电话卡、交通卡、银行卡,尽量衣食住行都照顾到,通过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打破深港两地差异。”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协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中心理事长王凯说。
两年时间,王凯已组织了百余场帮助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的系列活动。“我们收到了非常多港澳青年的申请,想到前海就业创业,这个趋势已势不可挡。”王凯非常肯定这一点。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
8月24日,位于前海湾综合保税区的深圳市越海全球电商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越海”)保税仓库一角,松炫电商主播正在抖音上直播销售进口化妆品。
“这是目前跨境电商比较流行的形式。”作为首批入驻前海的物流企业,越海已将集团总部迁入。总经理苏宝银说,疫情催生了跨境电商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对国外的跨境电子业务,同比增长了40-50%
越海等一批流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也带动前海外贸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仅上半年,口岸进出口值已达到7235亿元,同比增长57.4%。
前海还发起设立特殊经济区自由贸易创新联盟,加强经贸、基建、产业等合作,建设“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
包括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东非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埃及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11个境外单位和47个境内单位都是联盟成员。
截至2021年2月,前海注册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企业(机构)589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00.62亿美元。开放之门是双向的,一面对外,一面向内。
就在一个多月前,位于西安高新区核心位置的西安科创基金园主体完工,而它的另一个名字是“丝路(西安)前海园”——“前海模式”在内地复制的首个样本,也是前海推动与内地深化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模式的重要平台。
目前,该园已有23家各类企业机构入驻,未来还将引入不少于130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少于10家供应链金融持牌机构等金融企业,基金管理规模不低于600亿元。
事实上,2017年以来,前海已共与十余个区域签署了跨区域合作备忘录或框架协议,形成了服务内地东西南北多点布局的战略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