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第九个“人才日”到来之际,11月1日上午,首期“深港国际技术经理人联合培养课程”在深港国际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前海)中心正式开班,通过“学分认证+实战训练+资源对接”模式,为近40名学员讲授跨境知识转移、技术商业化等课程,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跨领域与科创能力的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此次参培学员来自政府科技部门、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单位。

汇聚大湾区产学研机构 培育跨境技术转移人才
前海科创集团副总经理在致辞时表示,前海科创集团坚持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为己任,聚焦科创产业生态建设,推动设立深港共投基金,重点支持深港两地技术成果转化,努力构建“投资驱动+成果转化+人才支撑+数据赋能”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此次培养课程,创新性融合“国家技术经理人”与“国际注册技术转移经理人”两大权威资格认证体系,将为深圳科创青藤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陈绮东表示,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长期致力于推动深港科创融合发展。此次课程以“碰撞、跨界、组局、融合、实战”为核心思路,打造“理论教学-工具使用-案例分析-实操演练-资源对接”闭环课程,将为深港共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培育中坚力量。
香港创新科技经理人协会会长洪为民表示,此次课程启动不仅是培养项目的开端,更凝聚了深港及大湾区产学研机构力量,期待学员们通过课程学习,提升真实场景中的实操能力,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在大湾区“开花结果”。
构建成果转化实战体系 创新产学研转化机制
斑马星球科创加速平台创始合伙人谭伟豪主讲开班第一课,从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出发,结合深港跨境合作的独特优势,阐释了技术经理人在新时期的角色定位与核心能力。洪为民在授课时深入介绍香港产学研生态的演变历程,并剖析当前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痛点、难点。
深圳市新质生产力科技促进中心主任王辉受邀系统介绍了深圳科创青藤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该体系面向全市科创资源整合,以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评定为核心,构建有组织的成果转化生态服务链条,为深圳持续培育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动能。
课程邀请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高级工程师胡晓伟,围绕“项目分析与评估”开展专题授课,帮助学员掌握筛选优质项目的核心方法与关键维度。同时,课程还精选近百个香港高校及深港两地优质项目,通过项目路演与工作坊实操,强化学员在真实场景中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此次课程还特别设计“团队破冰”环节,组建起多个紧密协作的多元能力团队,为后续课程中项目转化实战、跨领域协作任务筑牢团队根基。

首期学员将利用周末在深港两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学习,此外还将赴香港科学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等深港标杆机构参访学习,在沉浸式体验中进一步拓展创新视野与资源网络。
未来,深港国际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前海)中心将持续开展课程培训、跨境项目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国际化的技术转移人才,构建具有前海特色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助力深港产学研合作迈向更广领域与更高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