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重要活动之一,首届中国综合保税区发展国际论坛在海南海口举行。论坛聚焦“全球经贸变局下的中国综保区:创新、合作与高质量发展”,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代表受邀,在圆桌环节分享中国综保区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挑战和机遇。
自由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促进经济增长、加强贸易互联互通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综合保税区作为中国自由区的载体,是中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对其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模式,进口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进口设备入区免税。
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征认为,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区域在对外开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自1990年建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至今,我国共有以综合保税区为主要形态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74个,总规划面积约440平方公里,实现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覆盖。经过35年的发展,综合保税区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重要增长极,2024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值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值的19.1%,区内就业人数近2300万。
在圆桌论坛分享环节,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上海保税区管理局、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管委会代表受邀,围绕“中国综保区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挑战和机遇”展开探讨。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前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了前海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的三大优势。
区位优势。前海综合保税区位于中国深圳西部,与香港毗邻,背靠珠三角产业腹地,地处两大世界级机场(香港机场、深圳机场)和两大世界级港口(香港港、深圳港)“物流走廊”之间。
战略平台优势。前海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和典型范例,前海综保区作为前海深港合作区、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制度创新平台,享有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
产业链优势。广东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发达,早已成为“世界工厂”。前海综保区物流供应链可以精准服务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前海综保区封关面积仅2.28平方公里,2024年进出口总额3752.5亿元、增长49.9%,以前海合作区2%的运作面积贡献了53.1%的进出口额,充分体现高效集约发展的特点。2025年1—8月进出口值2473.2亿元,进出口规模居海关总署公布的全国161个综保区的第3位。
前海综保区着力提升物流与供应链组织能力,推动深港贸易物流创新融合,促进跨境通关便利化,从保税物流到保税维修、研发检测、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区内功能不断丰富,正在从单一的“政策高地”向多元化的“开放生态系统”演进。今年8月,海关总署公布2024年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绩效评估结果,前海综保区首次进入全国154个区域参评(其中东部地区85个)前三,东部地区第二,蝉联广东省第一。
开放、融合与创新,成为综合保税区应对全球经贸变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前海将进一步强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区域间协同联动,深化构建开放型经济重要平台,打造具有深港现代服务业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促进区域智慧低碳转型,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