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商务部批准、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牵头,前海管理局联合越海全球供应链、大洋物流、友通联供应链等骨干企业共同编制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分类与评估》(SB/T 11258-2025)(以下简称《标准》)已完成国家标准委备案,并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的首部权威标准,《标准》编制过程中吸纳并借鉴前海现代服务业的创新举措,为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注入“前海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作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纽带,已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作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前海始终是供应链跨界融合与创新的“先行者”,已先后推出《智慧供应链服务企业基本要求及评估规范》《智慧低碳仓库评价规范》等多项全国首创性地方标准。在此次《标准》编制中,前海依托“绿色、智慧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联动粤港澳三地企业与机构,将区域实践经验融入《标准》体系,进一步延续“标准先行”的发展路径,为全国供应链领域提供可复制的“前海经验”。
据了解,该《标准》的出台,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标准缺失、分类模糊、评估体系不健全等痛点。
随着2017年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被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驱动下,正加速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并延伸至集采分销、虚拟生产、供应链金融等深度服务领域。但行业规范标准的滞后,制约了政策精准扶持与相关企业持续发展。此次新制定的《标准》,深度借鉴参考前海的发展经验,系统定义了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等20项核心术语,首次依据服务的产品类型划分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和综合型四大类服务企业,为每一类别量身定制了评估指标体系,并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服务能力以及服务绩效等维度,建立 5A、4A、3A 三级评级体系,首次填补了国家层面行业标准空白。
值得关注的是,《标准》紧密结合智慧化、绿色化、国际化行业趋势,融入了前海及行业众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低碳实践、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兼具专业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成为行业“标杆范本”。
该《标准》顺利实施后,也将带来多重价值。对企业,它是“成长指南”,助力科学评估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品牌价值与行业地位;对行业,实现“有标可循、有据可依”,提升行业监管与决策的科学性;对政府,为制定精准产业政策、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当前,商务部等八部门已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凸显供应链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前海此次参与制定该《标准》,推动供应链向数智化、低碳化转型,正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也为全国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前海模式”与“深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