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接连在前海、河套召开专题会议,连发两张“动员令”。
5月6日,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孟凡利动员大家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前海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5月12日,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孟凡利动员大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作风纵深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发展,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就在同一周,5月7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科学准确把握“十五五”规划编制总体要求,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高质量谋划好我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而前海、河套正是深圳承载的国家重大战略。关键时间点,深圳如何在更高发展成果上,实现新突破、新跨越,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在这两张“动员令”中,可窥见一二。
前海、河套,带着“深港合作”和“制度创新”的使命任务,是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现实情况下,两大平台的“一举一动”,是国际社会窥见中国高质量发展确定性的一扇重要窗口,外界高度关注。
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同一议题,两次专题会议均作了针对性部署。
前海合作区专题会议:加快完善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
河套合作区专题会议:全面接轨国际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政策落地,促进人员、货物、资金、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两大平台将以更高站位、更广阔视野,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吸引、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前海、河套都承担着先行先试的角色,在具体规划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是前海建设的战略使命;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是河套发展建设的定位目标。
两大平台分别以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基于不同的定位要求,两次专题会议对两大平台的下一步发展亦作出了具体部署。
作为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制度创新”是前海的核心任务,前海承担为全面扩大开放进行压力测试的使命。
在前海召开的专题会议提出,前海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区域治理、营商环境、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数据显示,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其中10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前海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贡献突出,“金融支持前海30条”政策实施以来,前海已形成14项全国“首创”“首批”金融创新成果。
前海在金融领域不断创新,探索扩大金融开放新思路。今年3月,前海推出《关于支持前海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6)》,在政策上实现扩面增量,对金融开放、深港私募通、赴港上市等路径予以明确。
科技创新是河套合作区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为持续扩大这一“公约数”,此次会议提出,充分挖掘港澳地区引才聚才和国际化科研合作的独特优势,加快国际创新要素资源集聚。
不久前,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在河套深圳园区揭牌成立,为深圳打造全球重要创新策源地注入新动能。
其中,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为技术应用对接场景、为企业需求对接技术,打造“技术先进、平台开放、服务专业”的成果转化枢纽。
目前,河套已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超200个,集聚科技企业440余家,1.5万余名科研人员,成为大湾区“创新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朝着世界级科研枢纽稳步迈进。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合力,两个重大合作平台将为全市争取“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将推动大湾区成为更融通、更开放的湾区,为中国注入稳定、强劲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