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文汇报记者跟随2025“机遇湾区”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前海,参观采访了前海展示厅、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以下简称梦工场)、前海科企等,关注在前海掀起的创新创业热潮。
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机遇湾区”主题采访活动4月23日来到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数十名来自央媒、港媒、省市媒体的记者参观采访了前海展示厅、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前海科企等。
中宣部组织的2025「机遇湾区」主题采访活动4月23日来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了解最新发展成果。
作为港澳青年内地创业发展第一站的梦工场运营公司港籍总经理莫伟轩介绍,自梦工场推出新发展模式以来,短短8个月已有来自港澳台的400多家企业报名遴选入驻,其中153家通过了专家评审。这些企业的创业项目不少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打瞄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掀起一股在前海创新创业的热潮。
采访团成员在了解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1510”新发展模式。
莫伟轩表示,现在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坏”是因为美国打贸易战,“好”是因为中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梦工场内的企业有了更多瞄准“国产替代”的机会。
他又说,梦工场接下来将走出国门去推介,去国际上寻找更多机会,引进更多有技术含量的项目和企业来大湾区发展。
去年深圳港资企业增5900家
截至今年3月31日,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450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1028家(香港团队943家),共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专精特新企业18家,其中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前海睿思芯科和前海手绘科技)。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在23日上午的“机遇湾区”主题采访活动深圳情况介绍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守睿表示,去年以来,深港澳合作更加紧密:
去年香港在深投资企业新增近5,900家,澳门在深投资企业新增近90家;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持续推进市场准入、标准规则、专业资格等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去年5家券商机构入选全国首批“跨境理财通”试点,“港澳药械通”试点目录扩大至59种。
前海加强机制基础软硬联通
在加强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前海编制了我国首个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并成功“出海”,2家香港医院通过认证,实现从“执行标准”到“制定标准”“输出标准”;香港建筑师、港澳医师等26类、1066名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其中建设领域58家香港专业机构、588位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试点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与国际建设规则相衔接。
在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前海穷尽办法降低港人到前海工作生活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开通港澳跨境巴士、接驳巴士、一站达专线等11条,加快推进港深西部铁路规划建设。
在参访期间,采访团成员每到一处不仅深入了解深圳科企的创新产品、创新策略,还纷纷上手沉浸式体验“深圳产”各类智能终端设备,有和机器人握手的、有画出物体形状让机器人猜猜看的,也有躺下来直接体验世界上第一款全自动滚动按摩器的。记者们感叹:“在深圳,‘一天之内可以找齐上下游,三天之内就能做出新产品’所言非虚。”
中宣部港澳台新闻局局长张强期望,通过此次活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果,将“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的名片擦得更亮。
前海芯企:底层创新应对“围剿”
前海睿思芯科总部的墙上挂着一幅画,上面写着“RISC-V,源自伯克利的开源杰作”。原来,睿思创始团队来自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RISC-V 原创项目组,创始人谭章熹博士曾师从2017 年度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教授。该公司主要开发基于 RISC-V 的高算力处理器IP核,提供垂直领域(DSA)定制处理器设计服务以及定制芯片解决方案,满足从边缘计算到数据中心等各领域的高算力要求,客户涵盖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
谭章熹早年在美国硅谷工作,2018年回国创业。他告诉记者,深圳给他的感觉最像硅谷,首先是深圳云集了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大企业,这些支柱企业的存在对芯片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其次,半导体的制造生产和未来整个产业链的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都有助于原创技术在深圳扎根。
加速原创技术商业化验证
谈及美国发起贸易战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影响,谭章熹表示:“对于我们做底层芯片的企业来说,转危为机,要看我们的技术未来如何不断迭代,我们的技术有开放的架构,拥有自主可控和自我迭代的引擎,给我们10年到20年时间,未来是可以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竞争的,我们一定会领跑的。”
谭章熹表示:“应对所谓的‘围剿’,还是要回到底层创新,要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实现中国芯片自给自足。(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出口管制,导致中国企业采购美国芯片的成本大幅增加,但也客观上将加速中国市场对国产芯片和国产底层技术的商业化验证,进一步在国产替代领域深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