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十周年。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透露,2024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7493.9亿元,增长25.6%,占广东外贸总值的8.2%,拉动广东外贸增长1.8个百分点。10年来,广东省内海关在自贸试验区共推出68项可复制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并在全省海关复制推广,占全省可复制推广改革经验的三分之一,有力促进广东自贸区外贸规模不断攀升。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的妈湾码头,无人驾驶的集卡车在码头作业区穿梭往返,自动完成输送任务,搭载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查验机器人在进口危化品监管和水果通关领域展现独特优势,完成复杂而精准的识别、推理与判定……
妈湾智慧港是我国首个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而成的自动化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目前,我们自主研发的、引入海关系统全国首个DeepSeek大模型的危化品智能查验机器人和普货智能查验机器人,正在妈湾智慧港试点应用,货物查验时间较传统作业模式减少30%—50%。”深圳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自贸区业务科副科长王亦多介绍,妈湾智慧港自2021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节节攀升,2024年达408.25万标箱,同比增长19.56%。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工作处处长刘阳介绍,10年来,海关推出监管创新制度覆盖通关便利、保税+新型业态、跨境电商、加工贸易、检验检疫等业务领域,有力支持跨境要素便捷高效流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服务重大平台高质量发展。
支持跨境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实现大湾区国际港口“枢纽港”航线资源与内河码头“支线港”货源优势互补,货物平均堆存期由原来的5—7天缩短至2天以内,每年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2.2亿元以上。有效提升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水平,支持设立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将广州、深圳、香港机场的航空货栈前置到自贸试验区内综合保税区,航空货物可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综保区“一站式”完成集拼、安检、打板、报关等手续,企业可节约货物物流时间和成本30%。推动粤港、粤澳海关“跨境一锁”改革升级为“三地一锁”,便利通行港澳地区和粤湘闽20个城市,促进跨境陆路物流便捷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