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海资讯 / 前海动态
如何深化深港合作?全国政协委员林龙安、黄兰茜提出这些建议
发布日期:2025-03-07 17:45:03
来源:深圳特区报、证券时报
字号: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林龙安、黄兰茜分别就前海的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林龙安:深化深港合作,推动前海国际易货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从多方面提出建议。其中,创新跨境易货结算模式,推动大宗商品与中国产能“走出去”是他今年的重点关注之一。

56810498f248c71aa54e.jpeg

  林龙安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在传统跨境贸易结算体系中,汇率波动等问题日益突出。这种局限性特别是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更加明显,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汇率风险和成本压力。

  “为应对当前全球大宗商品结算中的挑战,可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应用。”林龙安建议,建设数字化跨境易货平台,利用新型易货贸易的创新模式,促进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使用,同时推动中国产能“走出去”,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林龙安表示,数字化跨境易货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交易的透明、安全和高效,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体系中的诸多问题。同时,通过商品与服务的直接交换,打破了传统货币结算方式中的汇率波动等制约。他建议,支持相关行业商会等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在香港设立“国际易货中心”,开展市场化的国际易货贸易试点,借助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的优势,推动跨境易货结算平台的示范建设。

  “要深化深港合作,推动前海国际易货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林龙安同时建议,支持相关行业商会在前海自贸区设立“深港国际易货数字化服务平台”,结合深港两地优势,打造全国自贸区与国际贸易合作的示范模式。“通过在前海建立数字化易货平台,可以为大宗商品和中国产能‘走出去’提供新的结算解决方案,同时提升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话语权。”

  林龙安表示,希望通过在香港设立“国际易货中心”并结合前海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大湾区进出口行业商会平台,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和中国产能输出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结算模式。通过这一创新路径,可以为全球贸易提供更加稳定、高效、低风险的结算解决方案。

  前海积极推动大宗商品“走出去”。2018年,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上线,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全国性、跨品类、综合性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

  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正是由香港交易所与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并获批加挂深圳天然气交易中心牌子,承担建设大豆离岸现货市场等任务。该交易中心作为香港交易所首次在内地设立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与伦交所一东一西支持着大宗商品市场发展。

  2024年3月,前海管理局印发出台《关于促进大宗商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7条具体措施,旨在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前海大宗商品贸易扩规模、促创新、拓市场、优环境,建设大宗贸易高质量发展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侨福建设集团主席黄兰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就医顺畅衔接。

  2025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侨福建设集团主席黄兰茜就打破港澳居民北上就医堵点提交了相关建议。她从建立医保衔接机制、构建医疗标准互认体系等四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就医顺畅衔接。

  黄兰茜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2024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台居民超1.56亿人次,同比增长48.4%。跨境医疗需求激增背景下,港澳居民北上就医呈现新趋势,但也面临制度衔接、标准差异等现实堵点。

  为此,黄兰茜建议从四个维度推动破局:

  一是建立阶梯式医保衔接机制。短期:扩大香港医保内地定点机构至50家,将住院费用纳入“长者医疗券”支付范围;中期:推动商业保险跨境直付,试点“湾区健康一账通”综合支付平台;长期:探索三地医保基金风险共担机制。

  二是构建医疗标准互认体系。成立粤港澳医疗标准化委员会,率先统一200项常见病诊疗规范;认可香港卫生署认证的83类医疗器械在湾区9市准入使用;建立医师资格互认白名单,首批可涵盖全科、口腔等6个科室。

  三是打造智慧医疗信息中枢。依托国家超算深圳中心,建设跨境医疗云平台,实现电子病历跨境调阅,先从覆盖三甲医院开始;医学影像云端互认,建立DICOM(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国际标准转化中心;保险数据实时核验,探索打通香港保险业联会与内地医保系统接口。

  四是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在前海等合作区建设“港澳药械通”应用示范医院;培育10家以上跨境医疗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全流程就医支持;建立大湾区跨境医疗纠纷仲裁中心,引入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专家库。

2f17769ff3a0e4bf010e.jpeg

  2023年的《前海规划》提出了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的具体措施,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包括引进港澳和国际优质医疗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服务提供者以独资、合资等方式在前海设置医疗机构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合作。

  2024年,前海管理局联动南山和宝安区政府,通过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开通专属就医渠道、推出特色诊疗服务、提供高效就诊安排、打造一站式消费体验等举措,助力港人享受贴心专业的诊疗服务。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深圳恒生医院等通过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港人就医服务点等多种形式,面向港澳人士制定就医指引,开通预约服务专线,开设特色服务通道,增加粤语、英文等导诊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