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海资讯 / 前海动态
肖耿:前海有条件推动深港合作从2选1变1+1>2
发布日期:2023-12-25 19:51:34
来源:南方+
字号:

  12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重磅发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下称《前海总规》)全文,为前海持续扩大开发开放按下“加速键”。

  回顾过去13年,前海在推动深港融合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前海总规》颁发,又为前海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什么机遇?前海如何乘势而上发挥更大效应?南方日报、南方+专访了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

  肖耿表示,多年来,前海在营商环境、招才引才、跨境金融等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加之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前海为深港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内循环中的开放型城市,前海做了很多先行先试的工作,而香港是个外循环体系,所以要与香港深度融合,就一定要将内循环和外循环衔接起来,在规则互联互通方面进一步探索。”肖耿说。


  观点金句

  前海发展这么多年,最大的成功就是以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为目标,做了很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圳跟香港合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目前“一国两制”的环境下,市场主体必须在“离岸”和“在岸”之间2选1,要么选择去香港,要么选择来前海。但前海有条件让1+1>2>3>4,因为前海的使命之一就是跟香港合作。

  新的《前海总规》有一些突破,比如未来的香港将是世界领先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有些私人银行将来可在前海设服务点,这个非常重要。

  还是需要更解放思想,更大胆、更系统地把香港和深圳的优势真正地叠加,这个叠加其实正在以各种变通的方式发生。

     南方+ 蔡敏玲 拍摄

  南方+:“前海总规”新赋予了前海“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两个战略定位,您认为有何深意?

  肖耿:前海开发开放13年来,变得更开放、更国际化、更市场化。新的总规是希望更上一层楼,这当中涉及两个问题。

  一方面,深港合作当前存在一个挑战:在“一国两制”环境下,市场主体必须在“离岸”和“在岸”之间2选1,要么选择去香港,要么选择来前海。选择来前海,就没有离岸的监管环境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优势,但是会有很多空间和资源优势。

  目前前海做了很多探索,想把2选1的挑战变成一个1+1>2甚至大于3的优势。这个探索是艰难的,毕竟传统的监管是属地监管。这方面,前海一直在探索怎么能给这些风投企业,包括境内外基金的自由进出带来一定突破。

  另一方面,前海也在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先行先试,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企业到前海落户,特别是提供一个国际上领先的生活方式和营商环境,包括在法律、文化等方面,前海做了很多工作。

  我觉得未来前海潜力非常大,有条件让1+1>2或>3,甚至>4,因为前海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跟香港合作,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把香港的制度引进、嵌入到前海,只是学习香港。

  而新的总规在这方面有突破,比如未来的香港将是世界领先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有些私人银行将来可以在前海设服务点,这些都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客户人和实体企业都在内地,但在离岸有很多资产,亟需离岸的国际化金融服务。

     南方+ 蔡敏玲 拍摄

  南方+:您觉得前海如何在深港合作中进一步扮演好先行先试者的角色,未来应重点在哪些领域进行突破?

  肖耿:我觉得,还是需要更解放思想,更大胆、更系统地把香港和深圳的优势真正叠加,这个叠加其实正在以各种变通的方式发生。

  举个例子,我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完全按照香港标准办学,给的学位是香港学位,课程设计、老师聘任均是香港标准。但学生、校园在深圳,我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招生人数超过1万,经管学院不到10年就诞生了126位在海外拿到博士学位的教授,这就是典型的1+1>2>3。

  我们既用香港的标准和高校优势,又同时利用了深圳的空间和内地生源资源,所以我们的学生是广东省最优秀的,高考分数最高的。

  这类情况在深圳已经发生了很多,比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前海总规发布之后,这个方向应该有更多事情可以做。

  前海总规也对两地监管的合作、政府的合作进行了一些突破。我觉得未来前海的发展,需要跟香港合作,甚至前海可以跟香港共同开发北部都会区的一部分。

  在操作上,“双总部”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模式,香港的各种机构,不管是学校医院还是科研机构,可以在前海建设第二总部,按照香港的监管和法律来运作;同时前海的一些内地机构,也可以按照内地的方式在北部都会区设机构。如果我们按照深圳的经验,可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所以我觉得前海总规跟河套规划,还有和南沙、横琴的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国家是希望能够促进双循环,更好地互相衔接,互相帮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但金融中心也是为实体服务的,实体大部分都是在内地,所以前海和河套应该能够叠加香港和内地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整个大湾区的融合。

   南方+ 蔡敏玲 拍摄

  南方+:在金融政策上,《前海总规》在现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突破,比如开展数字人民币的跨境试点等,您觉得这给金融企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肖耿:《前海总规》在数字人民币和跨境业务方面花了很多的功夫,因为这是整个湾区最强烈的需求。很多大湾区企业的业务被卡住,往往都是卡在跨境资金、跨境人才、跨境信息数据的流通方面,所以在这方面突破,会推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融合。

  因为如果完全按照国内的合规要求,很多资金和信息无法动弹,但从企业和深港合作需要来讲,这又是必须的。这方面前海做了很重要的突破,这个领域空间非常大,我觉得还是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制度创新,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国家的改革开放应该会加速。

  南方+:我们注意到,《前海总规》列出的2025年前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里,没有过多经济数字指标,反而是对港资企业数、香港居民就业数等提出了目标数值。您如何看待这一安排?

  肖耿: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一定要有一些指标,这些指标本身代表的是一种态度,非常重要。但这些指标要得到突破,不光取决于前海,也取决于香港,还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等因素。

  前海是一个制度创新试验区,并非要通过前海创造多少GDP或多少利润。如果前海的制度创新可以让河套、南沙或广东其他地区借鉴,吸引到更多投资和港人就业,并让他们在大湾区创造价值、创造利润,就是理想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