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合理利用资源,而绿色城区建设是其中关键。作为国家级战略平台,如何在开发、建设、运营中让城建与生态“兼而得之”,走出比肩国际一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直是前海探索创新的重点。
多年来,前海虽快速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产业用房建设,但全面实施绿色建筑,引入大量低碳技术,已成为节能、环保特点最为突出的低碳生态示范区之一,获得联合国规划环境署官员高度赞赏,并希望前海在可再生能源和多能互补方面做出更多探索。
低碳方案规划先行
今年夏天,我国经历了多轮高温天气,空调用电负荷不断增加。7月底,“不开空调室温26℃,多地探索集中供冷”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而这一低碳节能创新方案,早在2010年前海仍是一片滩涂之时,就已纳入城区规划中——建设全国最大规模的城市级区域集中供冷系统,为1300万平方米的办公、商业、酒店等公共建筑提供空调冷源服务,被称为世界级“大空调”。
“前海在土地出让之初便将区域集中供冷规划与土地出让开发计划有机结合,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前海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荣生说。
所谓“区域集中供冷”,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设置集中的制冷站制备空调冷水,通过市政输送管道向该区域内各建筑物供冷。相比传统模式,集中供冷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并有效降低用户供冷系统建设初期的投资及后期运维费用。
“前海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其能源消耗主要来自建筑和交通两大领域,特别是建筑领域,办公用地与商业、酒店用地所占比例巨大,而其能源消耗中有近一半来自空调使用。”前海能源公司董事长傅建平说。
2014年,随着前海开始有建成的楼宇,区域集中供冷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截至目前,前海已建成投运2号、4号、5号与10号供冷站,共签约供冷用户53家,供冷接入面积达483.06万平方米。
其中,规模最大的5号冷站打造了集监控、展示、科普为一体的区域集中供冷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是整个系统的中心站,被喻为前海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的“大脑中枢”,并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融冰供冷”模式。
该模式如同在地下建一座蓄满冰后相当于一座万吨级“大冰山”的蓄冰池,冰蓄冷系统在夜间用电“谷期”制冰储存能量,在白天用电“峰期”融冰供冷,实现电力“移峰填谷”,可同时向30栋200米层高的高楼大厦集中供冷。
“‘融冰供冷’投入使用后,系统尖峰供冷能力可增加约44%,最大日供冷量可提高约30%,不仅意味着五号冷站在供冷高峰期具备了更大的供冷保障能力,而且能够提供水温3℃的更高品位冷源。”傅建平说。
傅建平说,待前海区域供冷系统全部运转之后,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该节能降耗技术一是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相当于使前海少建一座220kv变电站;二是节能率可达12%左右,每年可节约1.3亿度电,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5000亩森林的碳汇能力;三是解决困扰用户的难题,包括因自建中央空调所产生的冷却塔热岛效应及冷却水漂零污染等。
绿色理念全域覆盖
事实上,除了集中供冷,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亦在前海开发建设中随处可见,极大提升城区能效和优化营商环境。
7月21日,前海乐居公司开发建设、中建八局承建施工的珑湾国际人才公寓项目迎来装配式建筑国家级观摩团,分享项目在智慧建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探索经验。
作为前海首个高端国际人才公寓,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80米,可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合计约1028套,是全国首个钢结构装配率高达70%的超高层公寓,可评为国标A级装配式建筑,也是前海在装配化、绿色建筑、智慧建造上的率先示范。
同时,该项目绿色建筑也达到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评级,绿化平台贯穿塔楼每一层,为居民提供放松和欣赏周围环境的空间之外,也是构建城市立体生态绿化空间的组成部分。
2021年11月14日开港的妈湾智慧港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也是国内“5G+港口”创新的第一批试验田,集招商芯、招商ePort、人工智能、5G应用、北斗系统、自动化、智慧口岸、区块链、绿色低碳共九大智慧元素,应用绿色低碳系统,实现了港口全方位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
比如,其岸电设施投入使用后,实现船舶停靠期间大气污染物零排放;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港口运输、装卸设备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压力。据测算,较传统港口,该港每年碳排放可降低90%。其中,减少约1350吨二氧化氮、约450吨一氧化碳和约15吨二氧化硫的排放。
在美丽城区建设方面,前海仅三湾片区就已规划建设了前海石公园、演艺公园、紫荆园、桂湾公园、运动公园,大幅提高前海绿地覆盖率。
以位于前海中轴线的桂湾公园为例,这是前海建设的首个大型城市水廊道公园,全长1.9公里,总面积约45公顷,中央水域约占1/4,绿地率约为74%,同时兼具多元亲水、活力设施、生态修复、海绵城市、数字公园等五大特色。 其中,在公园南北两岸及河心岛周边,分布种植了真红树及半红树,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建成以来红树林生长状况良好,生态恢复效果明显。
同时,通过示范雨水回用系统、生态碎石沟、雨水花园、下沉绿地、植草沟、透水艺术铺地等元素对雨水和地表径流加以利用与疏导,打造可持续的弹性海绵城市公园。目前,总体可以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污染物年总量去除率为70%的要求。
而桂湾河也已从2016年重度黑臭,到2017年底全面消除黑臭,再到目前河流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环境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