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六月,蝉鸣荔熟,沿江高速北侧的前海合作区一片红红火火、生机勃勃气象。
全球知名的英国夏礼文律所在前海设立其中国区第3间办公室,让刚发布十大建设成果不久的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再次擦亮“内地法治最开放区域”名头。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一基地两委员会”和香港税务学会联络处的落户,拓展了前海打造的全国首个涉税服务业集聚区的“朋友圈”。
沃尔玛则把在中国布局的“重仓”之举——大湾区最大山姆会员店设在前海开业,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商圈……
频频“出圈”的背后,是前海高质量党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保障。
前海合作区两新组织党委举办2023年第二季度“政治生日”活动
跟党一起创业,跟党一起奋斗,跟党一起圆梦。推进前海开发开放,最根本的保证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方向不变、道路不偏。
历经近13年建设的前海以“一年一个样”地变化,从一片滩涂发展成为深圳经济发展要地、全球投资热土,正是遵循于此,并将其作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新引擎的最大动力源。
数据显示,2022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8.7亿元、增长5.2%;关区进出口总额2.58万亿元、同比增长48.6%;实际使用外资58.7亿美元,占深圳53.5%、广东省21%。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0项、累计765项,新增全国复制推广10项、累计75项。
潮起前海,逐浪奔涌。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之特不在优惠政策,而在使命、在责任、在担当。
面对《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带来的黄金发展期,前海必将持续深化拓展高度开放环境下的党建模式,探索构建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区域一体化党建格局,在党的建设上体现更高标准、走在前列、率先示范,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前海改革开放发展新篇章。
凝心铸魂筑基础 织密组织体系释放最大动能
从蛇口拓荒炸响的改革开放“开山炮”,到前海石旁发出的改革开放再出发“号令枪”,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是前海与生俱来的气质。
作为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前海肩负的众多使命中,为全面扩大开放进行风险压力测试也是重要一环。“如何深化拓展高度开放环境下的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成为前海党建的独特课题。
特别是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明确前海合作区从14.92平方公里扩大到120.56平方公里,提出前海要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
前海更是坚定党建工作和开发开放两手抓,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全过程,系统实施党建“九大工程”,建立“前海第一课”学习落实制度,打造改革开放史教育实践基地和“1+5+N”党群服务阵地,启用前海国际人才港、深港基金小镇、弘毅大厦等一批党群服务中心,推动高速度、超常规的建设发展与高质量的党建紧密结合。
两新组织党员参加“行走的党课” 沉浸式感悟红色力量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将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聚集在党旗之下。
2023年5月31日,前海的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已从2016年的1个增长到256个,类型包括机关、国企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从20多名增长到2971名(含95名预备党员)。其中,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数量则分别占总数的52%和57%。
固本强基必要先锋基石。作为党的肌体,党组织唯有织密组织体系方可汇聚成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巨大合力。
在机关,前海以“潮起前海、旗帜领航”为主题,构建“党建引领+聚焦中心+专业服务”三位一体机关党建格局。
在国企,前海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司治理全过程,通过实施“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强化党员责任意识、赋能重大任务。从前海石公园、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前海冷站、人才公园,到大湾区最大的山姆会员店,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已让前海锻造出一支“建设铁军”。
在两新组织,前海打造“共赢前海”两新党建特色品牌和矩阵:将党的理论梳理成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党务工作流程文件和相关参考范文,实现标准和规范化建设;为不同类型群体开展不同深度的政治思想教育,党支部书记培训率达100%;举行“行走的党课”参观教学、“元宇宙”线上教学、“五史”线下教育、送课上门等丰富活动;依托“前海书记每月谈”交流学习平台,发挥书记“头雁”引领效应,带领两新党员推进打造党群服务驿站、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群众实事。
“这些活动激发了大家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前海合作区两新组织党委组织的第二季度“政治生日”中,一名党员代表在“行走的党课”活动中以“走、听、看、学”的方式,沉浸式感受党的发展历史后如是感慨。
2022年,前海两新党组织数同比增长88.4%,不仅成立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党委、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园区党委、弘毅大厦楼宇党委等,引导港澳青年“跟党一起创业”,还推动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和德盈商贸等5家港资外资企业成立党支部。
服务港澳“同心圆” 港人党群服务生态圈促“心融合”
作为深港合作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是前海始终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也是区域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多年来,前海努力在深化互利合作上相向而行,主动与香港加强对接,强化与香港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促进双方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
2023年一季度,前海实际使用港资金额占深圳六成左右,近万家港企聚集于此,区内工作的港澳居民近万人。
“硬联通”“软连接”之后,如何在前海的港人港企中建立起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联系纽带,打造港人港企党群服务生态圈,实现“心融合”,成为前海党员干部思考的“心头事”。
异地创业营业就业不易,为消除港人港企的“水土不服”,前海在许多场景用心营造“港风港味港服务”,解决港人港企诉求,帮助其更快融入前海生活。
在可“一站式”提供635项国际人才政务及商务生活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前海国际人才港,党群服务中心同步搭建,并设立“党员先锋岗”特色港澳人才服务专窗,用港澳人才熟悉的粤语、英语,解答就业政策、办事流程等。
“在前海工作,我以1800元左右租到52平方米的人才房,且两个月时间就拿到了,感觉很有保障。”27岁的香港青年周盼通过参加“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前海工作。
在他看来,一个港人至少可以在人才港享受到四项服务,包括精准申请适合自己的优惠政策;像“点菜下单”一样,自主选择“职业训练营”“导师计划”“个税申报”等;完善求职简历、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以及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可“拎包入住”人才房。
有同感的不止周盼。2022年,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开园,青创圆梦体系港澳青年创业空间从4.7万平方米拓展至13.9万平方米,并加速推动梦工场北区二期和梦工场南区施工进度。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前海的Bays Work加速器创始人、大湾区青创中心联合创始人、前海香港商会副会长郑思怡不禁想起初来乍到时。
“那时我对于内地注册公司的流程、规定、法律等方面都不太熟悉,而前海给予我们很多帮助,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还有办公租金、住房、税收等各种类型的政策补贴,支持力度都很大。”郑思怡说,如今她也开始帮助港青在深就业创业,会收集大家的需求向前海党员干部反馈,希望促进深港融合。
事实上,近年来,前海通过打造深港思想共融生态圈、打造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生态和健全港澳青年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促进深港澳青年深度交融。
其中,“深港同心”“前海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等前海特色教育活动,为来前海就业创业的港人开设“前海第一课”,“深港TALK”“One day in前海”定向越野公益捐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参学之旅”“相约前海”等活动则不断强化对深港青年思想政治引领。
深港青年、企业家参加“深港同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参学之旅活动
今年,前海开通了直达香港的跨境巴士专线,每天对开四班巴士,线路覆盖香港20个站点。“如今跨过深圳河去拓展生意,是再寻常不过的选择,前海则是港人港企进入内地发展的‘首选地’和‘第一站’。”落户前海的全国首家深港联营税务师事务所——国正郑郑税所创始合伙人郑康祥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前海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838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517家,团队总融资额超29亿元;“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累计推出5874个岗位,港籍就业人口同比增长67.9%,前海构建港人党群服务生态圈模式则获广东自贸区年度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城区建设高质量 基层组织堡垒助区域开发开放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高质量发展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前海方案》发布后,前海各级党组织围绕方案的五张清单、全球服务商计划、六大集聚区建设和“五外联动”等重大问题,创造和培育一批具有“前海标准、前海质量、前海示范”的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前海方案》里72项重点任务也已落地生效41项,另31项取得重要进展。
为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战略支点,前海建立了党工委统一领导的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方案、细化92项任务清单;与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投资推广署等部门建立人才工作沟通机制,联合发布“2023年深港联合招才引智计划”。
2022年,前海高层次人才数量同比增加103%,引进19家顶尖机构,线上线下服务60万人次;“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累计推动406名港澳青年就业,增长206%;实现工程建设、税务、旅游等领域18类港澳专业人士经备案(登记)后可在前海执业,累计618名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
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以“党建+法治创新”“党建+示范带动”“党建+长效机制”的“党建+”模式,统筹推进内地法治和涉外法治,致力于构建“两中心一高地”,聚焦“司法审判+国际仲裁+商事调解”,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优选地、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先行地和一流国际法律服务高地。
吸引司法、仲裁、调解、法律服务等六大类172家机构进驻法务区,全国14家粤港澳联营律所中7家落户前海,68名港澳律师在前海执业,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的示范窗口。
前海涉税服务业集聚区则发挥“纵合横通”党建模式,推出《关于支持前海合作区涉税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十八条措施》《助推前海涉税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十五项举措》,前海纳税服务党支部则联合深圳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党支部从政策释义到业务办理,一站式解决前海产业和跨境执业政策疑问。
同时,发挥“支部堡垒”攻坚作用,成立“党员优服队”“党员夯优队”“党员志愿队”,在线下打造涉税中介服务专厅、设置办税专岗,形成“一策一户一团队”,提供定制服务,精准、快速响应涉税机构诉求,实现凡重大项目必有党员引领,为集聚区建设提供党建“加速度”。
改革发展出题,党建引领破题。只有将党员干部放在重大任务一线淬炼,才能永葆组织的先进性,办好企业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2023年以来,党工委领导班子“揭榜挂帅”18个课题,赴一线开展“大走访、大座谈、大起底”行动,深入前海合作区的街道、社区、企业、驻区单位,采取面对面会商、上门服务等方式,累计开展各类调研走访140余次。发现港人反映前海交通换乘不便、天然气贸易企业反映大额税票申领不畅影响企业集聚等35个问题及建议,超过七成问题已得到解决。
前海管理局22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用脚步丈量前海”活动,深入一线、直奔问题,推进解决海洋新城办公场地建设、综合保税区周边交通改善、企业补贴便捷申报等一批关系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同时,聚焦港人住房、创业、就业、教育等民生领域,形成一批民生项目清单,逐项抓好落实。
高质量发展组织迸发出的活力和实干精神感染了入驻的各类企业和群体。仅2023年1—5月,前海已新推出创新成果32项、累计797项,新增全国复制推广1项,累计77项;新增注册企业约1.2万家,新增注册资本约701.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 815.1亿元,增长13%。
未来展望解新题 构建新型区域一体化党建格局
立足全局谋一隅、谋好一隅促全局。《前海方案》发布后,前海扩区8倍,除原前海三湾片区外,还覆盖南山、宝安部分区域,“如何探索行政区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日前,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已印发《前海党的建设三年规划(2023—2025年)》(下称《规划》),以期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走在前列、率先示范,引领和保障前海在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尖兵。
根据《规划》,到2025年,前海将推动区内现代服务业领域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率达到100%,符合条件的深港合作产业集聚区100%成立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上岗率保持100%,编制100个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100名五星党员,打造10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1+5+N”前海党群服务中心形成矩阵网络、阵地服务功能凸显。
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前海将重点探索构建前海合作区大党工委架构,建立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前海合作区党建模式,建立前海合作区党工委牵头,南山区、宝安区共同参与的“前海合作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商深入实施“旗帜领航”“铸魂赋能”“堡垒先锋”“双融双促”“雁阵领航”“湾有引力”“深港同心”“协同共治”和“廉洁前海”九大工程。
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发展共促、治理共抓、队伍共育、阵地共建,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行政区与经济区党建工作同谋划、同标准、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促进行政区和经济区双向赋能、优势互补。
与此同时,在提升党组织覆盖力上,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包括立足前海产业集聚优势,成立金融、物流、社会组织等“链”式行业党委;结合企业空间布局特点,成立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国际金融城等“块”状片区党委;推进“支部建在楼上”,成立嘉里中心、弘毅大厦等楼宇党委等。
聚焦前海港资、外资企业集聚的特点,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制定组建举措,灵活使用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设置党组织;依托园区、楼宇、区域党组织拓展港资、外资企业党建阵地,共享党建资源。
成立前海湾党建促进会,将前海合作区内各机关事业单位、央地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党组织纳入促进会,增进党组织间的交流互融。建立项目共建机制,通过项目牵引开展党建引领合作共建,促进不同组织间的高效协同和作用发挥。
围绕“扩区”和“深化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创新,探索设立重大任务临时党组织、功能型党组织、项目化党组织,设立党员先锋队,激励党员干部发扬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精神,让党旗在攻坚克难最前沿高高飘扬。
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
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前海必将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在探索中开创、在开创中推进,永葆“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纵深推进前海开发建设,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