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前海,云雾霭霭。裹着一袭料峭春风,天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青年湛顺和“入伙”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他和团队带着打包成箱的法律文书、会计资料和电脑,搬进了新租的办公室。
“我们花了半年多时间考察,才正式决定在前海开设公司、发展业务。”湛顺和说。前不久,全省高质量大会再次传递出扎实抓好“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的强烈信号。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四处升腾起烟火气、拼搏劲,湛顺和深受感召:“是时候了。”
隔海相望,在广州南沙区最南端的龙穴岛,各色集装箱犹如火柴盒,密密麻麻堆叠在一起,南沙港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的功能日益彰显。向南约100公里,海天更阔,珠海横琴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大陆南端,“澳门新街坊”建设正酣,将成为澳门居民的新家园。
“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横琴、前海、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正变蓝图为实景、变理想为现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这里能找到产业链的所有资源”
初春,珠江西岸天阔云淡,海风送来湿润的气息。横琴岛西北角,广东齐芯半导体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汪浩站在实验室远眺,窗外车辆飞驰、高楼林立,他感慨道:“我们当年选对了地方。”
2021年,齐芯半导体成立之初,创始人团队决定将公司注册在横琴。彼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发布两年,横琴建设日新月异;不久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提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汪浩和团队趁势而上,将公司主体迁到横琴。
2022年7月,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齐芯半导体成为最早入驻企业之一。宽敞明亮的办公空间、先进的实验室、前三年返还部分租金的优惠政策……但这些还不是产业园最吸引汪浩的地方。
“芯片从设计环节到量产是一个相当长的产业链条,需要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反复、充分的交流,因此产业链的聚集度事关成本。在这里,不仅背靠珠海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坐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还能对接横琴的国际化人才技术,能找到产业链的所有资源。”汪浩说。
春节刚过,汪浩忙得不可开交。“整个行业和市场都活跃起来了。我们马不停蹄地出差,到深圳、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要把过去三年耽搁的商机追回来。”
同样忙碌的还有研究人员。在珠海妙存科技的实验室里,来自澳门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的学生陈华操作着储存芯片,对它们进行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测试。每周约有三天,他从澳门来到横琴实习。
短短半年时间,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入驻的企业数量增长显著,目前在册人数达250余人,总产值超9亿元人民币。“我们希望通过与澳门高校结成工业盟友、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加强跨境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的交流。”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负责人徐杨说。
珠江入海口由南向北,海岸线逐渐收拢、风浪渐缓,形成了“黄金内湾”。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级港口群密集分布于此,吸引全球创新要素聚集。
在南沙龙穴岛,桥吊起起落落,卡车来来往往,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临港仓库群——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
走进南沙冷链一号仓库,几十台叉车来回穿梭,宛如穿花飞旋。这天有大批的车厘子到港。一箱箱的货物经过查验以后,被叉车装载到月台上,由装卸工人搬到货箱上,两个小时后就能到达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需要存放的,通过一台台升降机运送到上层冷库,随时准备流向各地市场。
目前,南沙冷链与码头形成了“港口+园区”冷链货物集散新模式,吸引了多家冷链进出口企业落户南沙,集聚效应逐渐凸显。南沙冷链副总经理刘军对新的一年充满信心:“去年月均操作量在3.5万吨左右,今年要争取达到月均操作量5万吨以上。”
“在这里最不缺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广深沿江高速上自西向东行驶,珠江入海口波光粼粼,港口吊桥林立。远处,港珠澳大桥在淡淡的晨雾中呈现出优美的弧线。前海高速入口的“粤港双牌车”车道排起了长队,甫入前海,这画卷从浪漫气息转为生动火热的现实。
听海大道两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伫立。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后,前海几乎每周都举办了深港青年交流活动。
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点点通供应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青年孔繁曦介绍了点点通大宗农产品供销通系统:该系统针对玉米产业链的各个参与环节,可以实现“一键式采购”和“一键式销售”。
过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作为不良资产处置难、异地放贷难监管,因此尽管仓单质押贷款在海外十分常见,但国内金融机构鲜有尝试。
“前海最不缺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孔繁曦道出了前海优势,“利用前海合作区的制度优势,对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里金融机构更敢于进行产品创新。银行与我们合作实现了玉米仓单质押贷款,并且可以异地放贷,让贸易商的资金利用效率大大提升。”
农历新年以来,前来梦工场踩点、洽谈的团队络绎不绝。截至2月10日,梦工场中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631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406家;北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06家,其中香港团队42家。
前海香港商会副会长、南山区居深港人联谊会副会长郑思怡在梦工场创立了Bays work加速器,目前已经入驻满员。香港青年梁尊浩创立了乜都有文化传播公司,孔繁曦正找他合作策划产品宣传事宜。
来到前海半年,湛顺和已习惯了“叮叮当当”的施工声、抬眼可见的高楼吊臂,“我亲眼看到这片土地发生神奇的变化——这边在建的大楼又‘长高了’,那边又有新的项目开工了。如果你想创业,只要来到这里,一定无法忽视它的魅力和潜力。”
随着大湾区制度对接、规则衔接纵深推进,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先行先试,为“敢吃螃蟹”的人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2月20日,大湾区内地城市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在南沙,6名科研类人才获发首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同样在南沙,《关于港澳地区城市规划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士在广州南沙执业备案管理的通告》发布,进一步为港澳专业人士破除执业壁垒,扩展港澳企业参与内地业务的广度与深度。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开工建设,将为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和人员进出高度便利提供重要平台支撑。前海不断深化内地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机制改革,全国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16家已有8家入驻前海。
“我们预判,香港企业‘北上’发展将成为大趋势。希望能借助大湾区的平台,实现与全球接轨,共同交流合作、拓展市场。”湛顺和说。
“在这里生活就像在港澳一样”
蓝天白云,碧水浩荡。来到位于南沙区东涌镇的庆盛枢纽TOD项目,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香港新鸿基地产华南区副总经理朱益民十分忙碌。自从广东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后,从香港来到南沙工地的同事和顾问接踵而至。不久前,他还接待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带领的80多人的考察团,这是两地恢复全面通关后首个访问内地的香港考察团。
庆盛枢纽区块是南沙的三个先行启动区之一。翻开规划图,5条轨道交通、3条高快速路,一座多轨交会、通达四方的未来之城跃然纸上。朱益民说,从高铁庆盛站出发,到香港西九龙只需35分钟,前往广州南站只需13分钟,“我们希望结合‘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打造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和枢纽,让居民生活在这里,就像生活在港澳一样”。
这一区块规划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人民心子弟学校、港式国际社区等。半年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迎来首个开学季,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也正式揭牌。随着两地合作越来越频密,往来的两地居民越来越多,对工程进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现在已经开动最大马力。现场施工单位有超过200人的管理人员、超过800人的施工人员。”朱益民指着背后的工地说,争取年底前移交首层PTI(换乘中心),包括长途客运站、公交首末站、的士站等,配合运营中的高铁及地铁庆盛站,为打造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背靠小横琴山、面向天沐河,“澳门新街坊”项目现场同样热火朝天——塔吊牵引建材上落,施工车辆频繁来往,工人正为外墙贴上白色铝合金板。该项目坐落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中心位置,距横琴口岸仅需约6分钟车程。
“目前‘澳门新街坊’主体结构已封顶,住宅单位精装修以及外墙饰面已开始施工。整个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竣工验收,预计年内可开售。我们相信,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将有助于提升合作区的人气、商气、烟火气。”澳门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负责人陈润锜说。
站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中区的办公楼天台,孔繁曦眺望远方、畅想未来:“农历新年前我们已开始积极筹备,今年计划到日本、新几内亚等地拓展商机。”从高处俯瞰,这里的建筑群布局精巧,共同组成一个繁体“梦”字的形状。
未来已来,梦想起航。
代表委员观察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
港澳企业落子湾区 可首选三大平台
“内地与香港全面通关恢复后,我迫不及待地从香港动身出发,一天之内跑了四个城市——先到广州南沙,然后去了中山,紧接着赶往珠海横琴,晚上在澳门吃饭,最后回到香港。”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感叹:只有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方能实现这样便利的出行。
数日后,在香港举办的2023年穗港新春交流会上,来自南沙的嘉宾推介了南沙投资环境,亮出了南沙湾区之心、战略平台、开放门户、创新高地、未来之城“五张名片”。蔡冠深在交流会现场说:“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正在‘双向奔赴’,我们共同合作的心情十分迫切、只争朝夕,想把过去三年的时间‘抢回来’。”
“我惊喜地发现,三大平台的变化太大了。一个个新商场开门营业,一栋栋园区、写字楼落成,香港、澳门的创业公司、专业团队‘拎包’即可入驻。人气越来越旺,商机越来越多。”蔡冠深说。
在他看来,横琴、前海、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是实现跨境合作的最好“中转站”。例如,现代服务业是香港的强项,通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可以进一步强化优势、提升发展能级。
目前,入驻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的机构已达237家,港资外资占比约三成;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集聚司法、仲裁、调解、法律服务等六大类155家法律服务机构,吸引71名港澳律师到前海执业。“前海对于港人、港企、港资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吸引力。”蔡冠深说。
在横琴,自今年1月1日“澳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月22日,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已累计监管验放进出境澳门单牌车超2.5万辆次。在南沙,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人民心子弟学校、港式国际社区等纷纷落地,越来越多香港人选择来到这里读书、工作、居住。
“这三片热土发展势头火热,不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有很好的和港澳合作的基础。这些年,随着制度对接越来越畅通、规则衔接越来越充分,吸引了更多港澳人才乃至全球人才汇聚,可以说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不少港澳企业近期纷纷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考察,我建议可以首选三大平台作为落子大湾区的‘第一站’。”蔡冠深说。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处处掀起高质量发展的热潮,香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蔡冠深表示:“香港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可以与广东省全面对接,担任‘超级联系人’角色。我希望未来我们可以一起‘走出去’,共同开拓更广阔的机遇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