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五年再出发 激情再燃烧
发布日期:2015-08-26 12:50: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8月26日,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与深圳特区共过生日,前海五周岁了。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从一片滩涂开始,这片袖珍海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之地。今年,也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起步之年,优势叠加,体量扩容,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再次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五年的时间,砥砺前行,当我们聚焦这片袖珍海,可以看到:伴随着高楼矗起公馆运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企业达到51583家,注册资本超过2.3万亿元,仅注册资金超5亿元的大企业就有628家;首单跨境电商退税、首单跨境贷飞机租赁在这里实践并带动行业发展;“万千百十”方案推动深港合作,周大福中标港货中心将在今年12月开业;前海法院成立在全国率先探索跨行政区划管辖案件;跨境人民币贷款在全国率先破冰,累计备案金额超千亿元……

  成绩单背后,是前海的创新与突破,是前海人的速度与激情,是科学规划的远见卓识,是基础建设的厚积薄发,是政策创新的先行先试,是深港合作的大力推进,是国内境外的法治探索,是自贸新城的提速提质。

  五周岁,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激情燃烧再出发,按照市委市政府将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向着中国自贸区建设的新标杆奔跑前行。

  敢为人先,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今年8月15日,微众银行APP正式上线,其“刷脸”模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它成立在前海,是全国第一家民营互联网银行。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我国首家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于2015年3月3日获得开业批复,同样成立在前海。平安集团前海征信中心和腾讯征信均获得央行首批发放的征信牌照。前海股权交易中心首创了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的股派展示模式,挂牌企业达5829家……

  敢为人先,是前海与生俱来的特性,五年里,先行先试已经成为前海的常态。五年的时间,一大批创新型机构加速落地,并呈加速聚集态势,入区企业体现出创新性强、首创性机构众多、杠杆效应明显的特点。

  2014年6月10日,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电商——兰亭集势收到深圳国税转来的约29000元出口退税款,这是全国首单跨境电商退税,现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的“阳光通道”在前海全流程打通。如今,前海已经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在这里享受不出境的海外购物体验已经成为市民对前海最赞的功能。

  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前海注册,一天内就能办完批准证书,前海对外作政策推广时,这句话总能引来一阵阵赞叹。首批给23名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发放个税补贴近450万元,这样的大手笔,引得各路高端人才向前海聚集。2014年8月,国内首单跨境贷飞机租赁业务在前海完成,现在前海的融资租赁已占深圳的95%,全国的13%,是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

  金融是前海的主导产业,中国跨境人民币贷款在这里率先破冰,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从2013年1月22日启动到2015年6月底,跨境贷备案金额达到1070亿元,业务量大幅领先全国其他区域。

  2015年4月22日,前海金控成功赴港发行首只“前海概念”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为10亿元,认购规模131亿元,12倍超购,创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市场超额认购倍数最高纪录。

  优势叠加,不断推动政策体制创新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贸试验区片区管委会挂牌。

  至此,前海集三重国家战略于一身:深港合作、一带一路和自贸区,不仅有蛇口带来的体量上的翻倍,更让内涵与功能发展上了新台阶。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魏达志说,前海蛇口片区通过体制创新产生的巨大能量,将通过深度的、一体化的经济合作,形成“港澳-珠三角-内地”三点一线的战略格局,最有可能也最有条件成长为新的全球性中心城市的增长极核。

  前海的五年,是不断推动政策创新的五年。

  前海成立,国务院给了22条政策,并推动建立深圳前海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4年改名为促进前海南沙横琴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构建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前海开发开放的国家平台和部委运作机制。这样的政策推动力,可谓空前。

  2013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产业准入目录》。2014年3月25日,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延时10毫秒以内的国际通信专用通道、与香港实现同城话费的前海卡,创新政策一个个在前海落地。

  前海还是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同样有很多政策机制创新。

  全国唯一一个以国际化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构——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成立。在全国首创资本市场商事仲裁、商事调解、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四位一体”解决纠纷的前海模式。

  前海法院在全国率先探索跨行政区划管辖案件,实行立案登记制,率先探索审执分离,率先探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分离,首创港籍陪审员制度,选聘港籍调解员进行商事调解,实现内设机构的最简化。

  作为主导产业的金融,更是前海推动政策创新的密集区:2015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方案》;2014年7月,前海成为首批开展意愿结汇试点的区域;2014年8月份,外汇总局同意在深圳开展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IE),并首批给予10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额度;2015年6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国内首只公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正式在前海落地。

  深港合作,双城互动不断升温

  2014年12月,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正式入驻前海,在引进72家会员企业的同时在前海企业公馆内设立前海贵金属交易物流验证中心。

  2015年1月9日,前海升级为自贸区后的首次土地出让,香港嘉里建设以38.6亿元竞得T102-0255地块。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这是前海的根本使命,深港合作,在前海呈现逐渐升温之势。

  现在走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是最具品质的建筑群之一,在这里,已经有许多香港青年进驻创业,在前海管理局的各个部门,经常会碰到香港实习生,还有港籍专业人士在这里交流工作,也可以看到“深港博士后交流驿站”,深港合作的元素,已经深深的渗透到前海发展的血脉里。

  2014年12月4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促进深港合作工作方案》对外发布,提出“万千百十”总体目标:到2020年,前海由港资开发的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在前海开展商务活动和就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超过10万,吸引1万家香港企业落户;孵化1000家有发展潜力、创新和整合能力较强的香港企业,力争港资服务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在前海孵化成型的港资创新型企业超过100家;在前海建立面向香港优势和特色产业的10个港企聚集基地。

  2014年12月30日,首届“前海深港人才合作年会”举行,以“官方搭台、协会唱戏”形式,调动深港两地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对口参与、实质合作”。

  前海始终把依托香港作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把服务香港、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为前海开发的战略使命。

  新城崛起,地上地下都是一座城

  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五年的时间,前海的建设可以用精雕细琢来形容。有人说前海建设的速度不够快,那是因为他不了解前海的建设有多复杂。

  从规划看,前海的地上地下都是一座城,地下空间开发纵深30米。有地平线下的立交桥,最新规划有9条轨道通向前海,集纳市政管线的共同沟空间大到可以开汽车,地下、地面、空中三层立体化步行系统,串联了轨道站点、地块、城市公共空间,构建风雨无阻的网络化步行系统。地下步行骨干系统约25公里,覆盖80%开发区域。前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约660万平方米,规划设计中,地下四层都可以见到阳光。

  图画有多美,难度就有多大。临海大道地下道路是国内首条多点进出的超长城市地下道路,基坑最深达24米、宽50-130米,基坑总长近2000米。临海大道与滨海大道交会点,将建设深圳最大的地下立交桥,共4层,其中地下3层。前海地下空间全打通,开发量大。在填海造地的软基施工,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软基处理是关键。

  经过五年的奋战,前海已经到了发力提速提质的节点,企业公馆、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经成熟运营,道路通畅,水廊道初成,地下空间基础扎实,今年7月30日,自贸区管委会组织召开自贸新城建设提质提速大会战誓师动员大会,组织“四大方面军”,重点推进“十大战役”,大干实干150天,到年底完成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五年再出发,激情再燃烧,现在的前海是一片大干快上的火热场面,一个中国自贸区建设的新标杆正在这里夯实建设,而市民将能够感受到新城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变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