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四月,春风吹拂,前海潮涌,万物勃发。走进车流穿梭的前海综合保税区,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同仓共处”,分拨集拼发往全球;远眺桥吊林立的深圳蛇口港,一艘艘远洋货轮进港靠泊,繁忙有序装卸着集装箱;探访智慧高效的前海e站通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导览机器人灵活指引,自助设备前已有不少港籍人士排队办理业务……
试在制度创新“无人区”,闯在深港合作“新领域”,改在营商环境“生态圈”,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试验田”处处奔涌着创新、开放与活力。
据统计,2015年到2024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达1.17亿标准箱,港资企业超8000家,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7.5倍高增长。
创新沃土,敢闯敢试累计推出882项制度创新成果
近年来,邮轮游艇旅游持续火热,不少港澳游艇主或从澳门渔人码头,或从香港维多利亚港出发入境深圳,在大湾区指定的休闲水域自由靠泊登岛。此前,从港澳入境内地的游艇自由行需内地清关,缴纳保证金等,不仅费用高昂,且申请流程和时间都较长,这一情况自2017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落地后得以不断改善。
“去年8月,随着港籍超级游艇‘法拉帝1000’入境,我们迎来第200艘在自由行政策下入境的船艇,通关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通关成本降低超80%,为全国游艇自由行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作为深圳唯一的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停泊港,深圳湾游艇会总经理助理余佩炫说,他们是自贸区自由行政策实实在在的受益者,目前已有243艘次游艇实现粤港澳自由往来,每年港澳业务占比超80%。同时,他们还拥有广东唯一的游艇保税仓,可实现先销售后报关,减轻相关企业的资金压力与运营成本,吸引众多海外游艇厂商与客户纷纷布局前海。
游艇“法拉帝1000”
一个“闯”字,让前海的每一天都有新变化新发展,也吸引更多企业在此落地生根、迎风拔节。
这几天,美籍华人史渊源格外忙碌,他创立的深港细胞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相关试点在广东自贸区的首次实践落地。该公司如今顺利通过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1510”发展模式遴选,即将进驻前海梦工场北区。在近8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内,史渊源向记者展示他的发展规划,三楼主要进行医疗服务展示,五楼将用于实验研发和行政事务。他说,前海将成为香港细胞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际业务与医疗服务领域总部。
“今年2月,我们带着全国唯一工业级制造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在前海注册成立,立足前海‘五自由一有序’的开放体系,助力我们拓展全球业务,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全面发展。”史渊源说,深港细胞谷外籍员工占比超20%,前海对外籍人士十分友好,包括提供配套人才房等,为企业招揽国际化人才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史渊源提到的“五自由一有序”开放体系,正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自挂牌以来着力构建的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五自由一有序”开放体系,通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深港合作、贸易、投资、金融、营商环境等领域先行先试,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一个“试”字,让前海的创新种子不断生长,催生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
截至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推出88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复制推广104项。2022-2024年连续3年蝉联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
开放门户,“链”通全球打造服务业对外开放高地
开放,是前海创新的鲜明特质,更是前海发展的关键密码。
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探索贸易便利化是前海的重要创新指标。走进忙碌的妈湾智慧港,搭载DeepSeek大模型的全国首个海关系统智能查验机器人,在进口危化品监管和水果通关领域,能够快速识别,精准对比,将整体查验时间减少50%,大幅提升查验速度。
快速,也是“95后”创业青年冯凌炬给出的答案。“我们一个快递件从前海发往英国,最快只需2天。”2018年,冯凌炬在前海创立诚天国际集团,通过聚焦跨境物流领域,率先打破三大国际快递的垄断格局,实现“国际快递两日极速达”的高效配送,迅速崛起为全球跨境新供应链服务的领军企业。
“我们利用前海‘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实现产品从家门口到香港并直通海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冯凌炬说,如今,诚天国际在全球仓储面积超10万平方米,拥有30多条海空线产品,1000多辆自营派送车,助力货物快捷通达全球。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全国率先试点“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首次实现全国自贸区原产地证智慧审签,设立全球中心仓,以“MCC前海”物流新模式实现全球集拼分拨……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国际航运贸易枢纽日渐畅通,跨境货物通关体系更加高效。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认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叠加了深港合作区功能,在人、财、物、数等领域开放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包括金融业对外开放,对香港专业人士跨境执业、香港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扶持,还包括保税类业务的拓展。“下一阶段,前海应在服务贸易创新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包括从‘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并举,‘货物+服务贸易’并举,以及‘引进来+走出去’并举。”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怀揣梦想落脚前海,决心闯出一片新天地。
深圳郑郑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审计董事蔡仲豪发现,随着事务所在内地的业务不断扩张,自己在前海的时间比在香港还长。作为一名香港执业会计师,2022年,他和另一位香港执业会计师加入深圳首家深港联合税务师事务所,开始“北上”前海发展。
“我主要负责为内地企业提供财税服务,帮助他们拓展海外业务,同时也为有着内地业务需求的海外企业提供关于内地的会计和税务咨询。”蔡仲豪说,他每周都会往返深港两地,一般早上7点多从家中出发,乘坐跨境巴士经深圳湾口岸到前海,9点之前就能到办公室,通勤十分便利。
让人才流动在前海,更要让人才留在前海。前海实现香港注册建筑师、港澳税务师、港澳导游等26类专业人士无需参加内地职业资格考试,可直接或备案(登记)后在前海执业。
活力澎湃,产业焕新构建集群发展新格局
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东风,正孕育更多发展活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由2015年712亿元,升至2024年5379.8亿元,实现7.5倍高增长。
青年发展更具潜力。自去年前海梦工场面向港青港企推出“1元入驻孵化、5亿组建基金、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的“1510”新发展模式以来,吸引越来越多港人港企在此集聚,作为一家从事智慧移动机器人的科技企业,香港企业途龄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4月26日,途龄科技宣布完成融资300万美元,为这家新兴的初创企业更添动能。该企业联合创始人及行政总裁徐华峰说,途龄科技先后推出全球首款全地形智能机器人椅、轻量化智能防碰撞机器人椅,以及全球领先的全自动乘客服务机器人椅,在获得融资后,将继续研发更具创新的机器人技术,持续助力智慧出行。
资金落地更有引力。安盛天平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祥说,从2022年开始,企业内外勤员工规模和业务量都保持着超100%的增速。他说,安盛天平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已从最初的5000万元增加到1.23亿元,今年,他们还将进一步追加投资。
“安盛在前海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李新祥说,在企业即将进驻前海时,安盛面临一系列创业难题,如牌照迁入、寻找办公地点、装修职场、组建团队等。但前海在落户补贴、经营补贴、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安盛也成为首批入驻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的外资金融机构。
产业升级更为新质。前海持续提升产业能级,构建“8—3—18”产业发展新格局,“8”是培育招引八大类“前海全球服务商”,“3”是提升“深港国际金融城、深港国际法务区、前海国际人才港”三大国际化平台能级,“18”是加快跨境电商、人工智能、大宗商品、财税服务、文化创意、高端智库等18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
数据显示,前海已落地全球前50、国内前20的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等8大类服务商及知名机构213家,成为全国第二个落地中外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区域。
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这片试验田,创新成为最主流的“旋律”,开放是最精彩的“篇章”,活力是最生动的“故事”。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自2015年挂牌成立以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450家,其中香港团队943家。今年1至3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外资企业502家,其中新增港资企业416家,同比增长89.1%。
新的故事,新的进发,一张“开放前海、创新前海、活力前海”的蓝图正逐一照进现实,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留下生动注脚,聚势而为,乘势而动,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