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分类: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16-11-25
名称: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优势显现
文号: 发布日期: 2016-11-2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优势显现

发布日期:2016-11-25  浏览次数:-

  “今年前三季,前海蛇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数、注册资本、合同利用外资三项指标在全国自贸区中遥遥领先,对外投资企业数、对外中方协议投资额在全省三个自贸片区中,也处于领先位置。”11月24日,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及前海合作区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说。

  自7月23日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以来,在领导小组的强力推动和市直、中央驻深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前海蛇口片区的发展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底,片区已有4.33万家企业实现开业运作。前三季度,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1057.08亿元,同比增长36.4%。1月—10月,实现税收收入241.31亿元,同比增长5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53亿元,同比增长58.6%;合同及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432.47亿美元和32.5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3.53%和66.79%。

  下一步,前海将在强力推进新城建设、开展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香港回归20周年为契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推动“大前海区域”联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前海深港合作区与宝安新城、大空港地区等整个湾区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湾区名城,打造成为辐射带动全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

  合同利用外资位列全国自贸区之首

  制度创新是前海长期以来的探索之魂,今年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积极探索构建权威、高效、有力的决策领导和执行机制的基础上,在商事制度、贸易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尝试。比如,在商事制度创新上,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将改革对象从《广东省商事登记后置审批目录》383项审批事项调整为省、市授权和委托片区的131项审批事项,并制定了具体方案。

  在贸易制度创新上,启动2.0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前海和招商局现有港口物流资源及信息系统的整合,待海关、国检、海事及边检等联检部门开放数据端口,即可上线运行;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上,则设立企业专属网页,并利用大数据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描绘“企业画像”等。

  而制度创新的红利,也让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入驻企业的经商活动更加便利和高效,使得片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首先是区域贡献能力显著提升。尽管片区土地面积仅为全市的1.4%,但前三季度,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59亿元,增长52.8%,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固投对全市的增长贡献率19.2%,排名第一。

  其次是对外开放能级显著增强。前三季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合同利用外资在全国各自贸区中排名第一,是上海自贸区的1.9倍,占全国自贸区的41.4%、全市的84.8%;实际利用外资位列第二,占全国自贸区23.9%、全市的54.6%。

  再者是金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金融企业实现增加值378.29亿元、完成税收74.37亿元,占到前海片区半壁江山。

  综观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前海蛇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数、注册资本、合同利用外资均在全国自贸区中遥遥领先,对外投资企业数、对外中方协议投资额在全省三个自贸片区中,也处于领先位置。这也意味着,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优势已逐步显现。

  前海三大瓶颈问题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力推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外,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未建成即获批的新区,其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为外界高度关注。从此次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新城建设等硬件发展上全面提速,并连续两年以“自贸新城建设大会战”为契机,打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引进的攻坚战。

  今年加快建设的“三城一港”,目前已初步成型,便是其中的典型成果。所谓“三城一港”建设是指加快推进“前海蛇口自贸城(妈湾自贸城)、前海国际金融城(桂湾金融城)、香港现代产业城(前湾香港现代产业城)和蛇口国际枢纽港(‘太子湾’邮轮母港)”的建设。

  截至目前,桂湾金融城的卓越7号、8号写字楼已入伙,2号、4号公寓楼封顶;前海时代一期5栋住宅已入伙,二期14栋住宅正进行内装修,基金小镇29栋楼已全部封顶;华润5栋楼全部出地面,最高4号公寓楼主体施工至46层,接近封顶。妈湾自贸城的香江金融大厦建成投入使用,自贸大厦、信利康大厦顺利封顶,顺丰总部大楼、世茂金融中心、金立大厦、香缤金融中心也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前湾香港现代产业城的前海深港创新中心已投入使用,嘉里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自开发建设以来,困扰前海的三大瓶颈问题也取得重大突破。针对前海被平南铁路“锁喉”,造成园区出入不便的问题,外界一直呼吁拆迁平南铁路。目前,深圳西站以南段已暂停货运并启动拆除,且已基本完成至兴海大道区间的拆除。而此前一直困扰前海诸多大厦建设的航空限高问题和因历史原因而带来的前海土地整备问题,也取得重要进展。

  此外,水环境治理、交通环境改善、妈湾片区安全整治等瓶颈问题也取得阶段性进展。

  片区276家企业纳税过千万

  深港合作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重心,今年以来,片区频繁与香港各界交流,已成功举办《前海速度:政策及分享》论坛、《深港携手走出去》座谈等活动20余场,开展首届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深港青年创客营等系列活动,吸引一批香港创业团队参展参赛。目前,片区已形成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前海深港创新心中、前海基金小镇等一系列深港合作品牌。

  另一方面,可开发利用土地一直是制约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针对这一现状,“帮助香港拓展发展空间,促进香港经济结构优化”成为前海的使命之一。早在2014年前海就明确了面向港人的“万千百十”的工作目标,制定发布了《前海推进深港合作工作方案》,并获评“2014年度香港商界最关注的10件大事”之一。

  根据方案,前海提出1/3的土地专供香港,由港资企业开发的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而从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前海共向港资背景的企业出让土地为26.8万平方米,占总出让土地的43%。建筑面积为209.3万平方米,占总出让土地的45%。从今年7月开始,片区也再次加快了对港土地出让,在近两次前海土地招拍挂中,港企竞得土地占比均超过60%,周大福和新世界等港企均竞得土地。

  在土地上对香港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也进一步激发了港企入驻和投资前海的热情。据统计,港企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贡献突出。截至10月,片区注册港企达4003家,占比为3.5%,但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占比达32.8%、前10个月的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分别为23.4%和38.4%、前10个月合同及实际利用外资占比高达93.9%和94.0%。

  此外,在“十大总部招商计划”推动下,片区已成功吸引了一批世界大型企业总部落户。仅近期,就有中英人寿、中粮资本、周大福中国区总部、新世界发展中国区总部、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南方总部等多家总部企业落户;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入驻。截至10月,片区拥有世界500强投资设立企业170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设立企业483家,纳税过千万企业达276家。

  下一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攻坚克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以更高标准推进自贸区建设,努力打造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新标杆。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